"小手术"带来大变化 江北 改善产业结构 城市更具活力

27.10.2016  20:38

  明亮的光线、舒缓的音乐、各类精美图书在全木结构的书架上整齐摆放,斗拱结构的屋顶在头上静静伫立……10月12日,位于观音桥的“中复·北仓”文创园正式开园。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建筑,竟然是已有百年历史的江北纺织厂的仓库。在建设北仓之前,这里已经废弃多年。

  因为地处黄金地段,江北区在打造文创园区时,花了一年多时间,刻意保留了其原貌特色,并加入了文化和艺术气息,使之成为一张极具重庆特色的文化名片。

  而这,只是江北区为改善城市面貌所做的众多“小手术”中的一例。

  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中,都市功能核心区要求“集中展示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山水城市、智慧城市和现代化大都市风貌”。围绕这一功能定位,江北区秉持“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的理念,宁可“留一点白”也不“信手涂鸦”,按照“秀外慧中”的要求,在土地空间有限、人口密集的核心城区,尝试进行了一系列“小手术”。通过这些“小手术”,城市面貌不仅更加美观,还改善了产业结构,使城市更具活力。

  摈弃大拆大建

  城市二次更新突出留住城市记忆

  10月15日,山城秋雨绵绵。

  这已经是今秋以来重庆连续第8个雨天。然而,位于五里店街道的老旧小区劳动一村,路面依然整洁如新,没有积水,没有泥泞,更看不到污水横流。空气中闻不到垃圾的腐臭味,反而是经雨水冲刷后的茂密树叶,让空气更加清新。

  作为重庆老工业集聚地的江北,在繁华林立的高楼背后,藏身着不少房屋老旧、设施残破、环境脏乱的厂矿家属区和零散棚户区、开放式安置小区,它们大都没有专业的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多年来疏于管理维护,与新建并已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形成了明显反差,居民无不怨声载道。

  劳动一村就是其中一个。这里居住着700多户居民,27栋五六层高的小楼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砖混结构建筑。前几年,由于小区年久失修,道路开始破旧,变得坑坑洼洼,下水管网老化、堵塞,经常污水横流,垃圾随处可见。到了晚上,路灯昏暗,居民一般不愿出门。

  2015年起,江北区开始对全区共130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劳动一村改管网、建绿地、铺路面、除垃圾、装路灯,还增添了许多健身设施,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小区环境改善了,白天整洁了,晚上也亮堂了。吃了晚饭,我们都喜欢到小区广场散散步、跳跳舞,热闹得很。”劳动一村的居民告诉记者。

  尽管如此,作为长安厂的家属区,这里依然保留着过去兵工企业的痕迹。社区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劳动一村还将通过浮雕、文化走廊等形式展现曾经的兵工文化,让这里的居民不忘儿时的记忆,成为可以留住乡愁的地方。

  “在城市二次更新中,我们摈弃大拆大建、推倒重建的思维,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把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全区重点民生实事强力推进,通过一些小手术,完善功能,提升城市风貌,同时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江北区市政园林局局长林立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江北区已经完成123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大幅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同时挖掘出兵工、孝道、徐悲鸿等文化特色小区,对其进行了恢复和强化。

  除了老旧小区改造,“变废为宝”打造文创区,让大批闲置多年的老旧厂房华丽转身,更堪称江北区的创意之举。

  在江北区建新西路、李家坪立交桥东北侧,有一处以红色为主基调、造型别致的建筑群格外醒目——“喵儿石”创艺特区。这里入驻了70多家文化、创意类企业,已然成为江北区文化、时尚的新地标。然而,就在一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空荡荡的、闲置的旧厂房。

  “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江北在城市二次更新的过程中,秉持传承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的理念,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清理低效用地2078.7公顷。”江北区文化委主任谭洪告诉记者,对此,江北区正在大力实施文化“珍珠链”战略,着力规划建设一大批文化街区项目。

  截至目前,依托原白猫厂旧址培育打造的“喵儿石”创艺特区、依托原江北纺织厂仓库改建而成的“北仓”文创园已经开园。在长安兵工遗址上打造“长安1862”文化产业园、在喵儿石天原绿地公园打造重庆1905影视产业园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下一步,江北区还将在观音桥野水沟、江北嘴三洞桥、寸滩老街、大石坝东海岸等片区,利用原有历史风貌打造一批特色街区。

  “通过这些项目的打造,不仅改善了城市风貌,传承了历史文脉,还为摆脱传统经济增长乏力困境提供了样板,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为江北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开辟新路。”谭洪称。

  改善交通拥堵

  修建次支道路畅通“微循环

  拥堵,是现代都市最令人头疼的“城市病”之一。

  江北区地理位置特殊,全区呈带状结构,骨架路网承担市级过境交通的比例重,拥堵问题自然难以避免。然而,要提升城市面貌,拥堵问题就必须改善。

  为此,江北区多次组织专家“会诊”,寻找“良方”。分析认为,江北区除了过境交通压力大外,“次干道和支路建设滞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截至2015年,江北核心区次、支道路建成率为81%和62%,道路之间的连通性差,导致了市民交通出行通道选择性少,这样一来,车流量集中就容易引发拥堵。

  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近两年来,江北区将畅通“毛细血管”,打通“微循环”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作,全面铺开,快速推进。

  “畅通‘微循环’,一方面是新建次、支道路,另一方面是打通区域‘断头路’,拓宽一部分狭窄的现有道路。”江北城发公司总工办主任李斌告诉记者。

  比如,金源路沿线,大型楼盘多、入住率高。过去,居住在这一片区的居民要去往五里店方向,为了避免观音桥大循环的拥堵,一般会选择经金源路走北滨路这条主干道。这样一来,金源路和北滨路的车行压力便会增大,几乎天天堵车。

  为此,江北区在北滨路内侧陆续修建了万兴路、培唐路、工商联大厦西侧道路等次、支道路。道路建成后,有效实现了分流,缓解了金源路、北滨路的交通压力,金源路堵点被彻底打通。

  截至目前,金色年华西侧道路、工商联大厦西侧道路、鸿恩新天地北侧道路、鸿恩二支路、荷塘月色安置房周边道路等次、支道路已经完工投用,白猫安置房南侧道路、鸿恩四支路、大川小学南侧道路等已经进入施工阶段。

  与此同时,江北区还启动和续建了10条跨区和区内“断头路”,以提高道路的连通性。

  如位于石子山组团的可乐小镇。为缓解这一片区的行车压力,可乐小镇A、B区市政道路工程已经进入了施工阶段。这项工程的一个重点,就是打通江北区和渝北区的“断头路”,为附近居民的出行提供便利。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江北区将继续推进25条次、支微循环道路的建设,其中包括续建项目7个,新建项目18个,总投资26.7亿元,涵盖了玉带山、观音桥、江北嘴等区域。

  “这些道路建成后,江北区交通的‘毛细血管’将实现联动,届时,江北区道路交通状况将会得到明显完善。”李斌说。

  培育特色街区

  促进传统商贸转型升级

  华灯初上,“不夜九街”又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光。

  这里,总长不过一里地,却聚集了酒吧、咖啡馆、电影院、KTV、特色餐饮等70多家商铺,而在楼上的塔楼里,还有300多家店铺经营着服装、首饰、美甲、酒吧、茶楼等。每天夜晚,在这里汇聚的人流超过5万人次。

  “不夜九街”,已经成为重庆“夜经济”的新地标。

  可就在两年前,九街还只是以各种餐饮为主的普通商业街。

  “江北区是一个传统的商贸大区,商贸业占全区比重达32.9%。在传统商贸经济面临萎缩的情况下,如何结合提升城市风貌,深化商贸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商贸转型升级?”江北区商务局局长张发义告诉记者,江北区的选择是:打造特色街区。

  为防止盲目大拆大建导致商务楼宇过剩、商业设施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问题,江北区作出决策,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一街一品牌、一镇一特色”的发展格局,形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经济实力雄厚、服务便民高效的“强街强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九街开始了华丽转身。

  重庆九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瞄准“夜市经济”和年轻的消费群体,2015年,该公司请来专门的设计团队,耗资2000万元,对九街的地面、墙面、灯光、店招、小广场等进行全面升级,增添了更多的时尚、流行元素,同时推出激光秀、街头艺术秀等表演。去年底,全新的“不夜九街”重装亮相,当晚营业额就达300万元,吸引人流超过4万人次。

  除了“不夜九街”,另一个人气爆棚的特色街区还有鎏嘉码头。

  鎏嘉码头的前身是刘家台。明清时期,刘家台是嘉陵江北岸的一个大码头,是川北地区物资进入重庆主城的必经口岸。

  因此,江北区在鎏嘉码头的打造上,采用了明清的建筑风格。如今,这片10万平方米的仿古建筑群,在传承码头文化的同时,又注入了创意、文化与艺术,成为人们享受高端餐饮、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除此之外,江北区还兴起了以“家庭体验式”为主题的东原新新PARK购物区,依托鸿恩寺森林资源打造的主题餐饮街“鸿恩·陶然大观园”等6条市级特色街。

  在这些特色街区的推动下,江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1-9月,江北区GDP增长11.0%,商贸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全区实现社零总额358.6亿元,增长12.5%,较去年同期提升1.6个百分点。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丨陈鹰作品赏析
  六月,去“酉”风的地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