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这个奶爸带2岁娃淋雨“玩火”自驾西藏

19.06.2017  08:44

李国清和儿子豆豆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消息,16日下午2点,渝北区新溉大道某小区,30岁的李国清自己动手,给2岁的儿子豆豆烘焙了一个他最喜欢吃的蛋糕。在他们所住的小区里,很多人都认识豆豆爸爸李国清,因为他经常都会在小区里“遛娃”,是一个很酷的奶爸。说他很酷,是因为他的育儿理念与众不同:不让儿子用推车,害怕亲子关系疏离;不给儿子准备抗摔餐具,认为小孩不是特殊个体;鼓励儿子在犯错中成长;两岁的孩子摸过火、淋过雨,并跟着爸爸去野外露营看过萤火虫,甚至去可可西里探索过神奇大自然。

带儿户外探险

登上6000多米高原

李国清和儿子在西藏

记者在豆豆家里见到豆豆一家人时,他们刚从云南自驾回来,2岁的豆豆皮肤被晒得黝黑,脸颊上的破皮还未完全痊愈。“这是在云南玩时擦伤的,小家伙皮实,当时也没有哭闹。”李国清告诉记者,他已经带着两岁的儿子自驾多次。今年4月,一家三口沿着川藏线一路自驾到西藏,总共花了25天。在6000多米的高原地区,豆豆一点高原反应也没有

李国清说,他的教育理念与众不同,他很少给儿子买玩具,也不带孩子去游乐场,更不让儿子看电视,“多接触大自然胜过在电视机前呆一下午。因为接触大自然能让人思考,是真正的快乐!”李国清称,豆豆刚满180天,他就开始带着孩子出门旅行。

李国清是云南人,2013年,他遇到来云南旅游的重庆人余静,两人相爱结婚,并来到老婆所在的城市生活。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国清和老婆是姐弟恋,他比余静小了整整13岁。然而,他的责任感比谁都强,豆豆出生后,不仅承担了带娃的全部重任,平时做饭做家务,都是他一手包办。

抗拒婴儿推车

自己抱着娃娃长大

在豆豆的成长照片中,很多都是李国清抱着他,或是用背带背着他。在他们家里,记者居然没有看到一辆婴儿车。“我从不提倡使用婴儿推车,因为它拉开了父母和孩子的距离。”李国清说,自己更喜欢用手抱孩子,或者用老式的背带背孩子,“或许推车更方便,家长也轻松。可是我不想偷懒,能抱儿子的时间就这几年,再不抱儿子,他就悄悄长大了……

在李国清所住的上千人的小区里,带小孩的基本都是爷爷奶奶或者是妈妈,所以他特别抢眼。“我带孩子就是放养型,没有太多限制,前提是安全。”他不想剥夺儿子探索自然的好奇心,下雨了,孩子不想打伞,李国清就陪儿子淋雨;在河边,让儿子光着身子在泥里打滚;在户外,父子两人趴在地上一起研究蚂蚁,以及各种虫子和植物……李国清用这样一种方式,让儿子逐步理解着自然与生命的意义。

为探索自然

他和儿子一起“玩火

在豆豆家里做客时,小家伙和记者一起吃蛋糕,用的是同样的陶瓷餐具。除了奶瓶,豆豆没有属于自己的餐具。“我不想把孩子特殊化。”李国清告诉记者,至今为止,儿子已经打烂过几副碗具。不过李国清从不会因此生气,而是通过这个机会告诉孩子,碗是易碎的,不能随便摔。

李国清还鼓励孩子犯错。有一次李国清带着儿子在户外露营,他们自己生火烧烤土豆,豆豆对火很好奇。李国清于是告诉豆豆:“火很烫,不能随便摸,今天你可以试一下。”摸了一下火苗,豆豆烫得赶紧缩手,从此以后,他知道了火具有危险性。

很多家长都把厨房当做是小孩子的禁地,而李国清却相反。他让厨房成为了宝贝的游乐园,支持儿子研究锅碗瓢盆,从小培养小家伙做家务的热情……

成长记录册

将一直做到儿子18岁

李国清展示给儿子制作的成长册

自从有了宝贝,爸爸基本上就放弃了打篮球的爱好,妈妈得了腱鞘炎,平时都是爸爸给宝贝换尿不湿和洗澡。只要天气好,爸爸每天都带宝贝出去散步两次。”……李国清昨日给记者展示了两本自己精心制作的册子,那是他和老婆为豆豆制作的成长日记,里面都是他给孩子拍的照片。现在,豆豆已经2岁零5个月,已经完成了两本,“每年一本,一直做到小家伙18岁,然后再当成礼物送给他,应该很棒!

声音

妻子:

他是一个很棒的爸爸 让孩子养成了好习惯

余静告诉记者,对李国清的育儿方式,最初自己并不完全赞同,“两个人玩了回来,儿子不是全身淋湿,就是全身是泥。”看着儿子经常伤痕累累,余静很心痛。可是看着老公一路带娃下来,儿子不仅身体素质很棒,也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她和李国清最终达成了一致。“他是一个很棒的爸爸,是一个超级有责任感的人,为家庭付出了很多。”余静说。

专家:

全身心投入父亲角色  为大家起到表率作用

亲子教育专家、心理学家刘勇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位父亲很好地诠释了“父亲”这个角色,并全身心投入到这个角色中。“我很赞同这位父亲的教育方式。”刘勇赫说,这实际上是早教回归家庭的方式,是属于父亲早教的觉醒,并主动参与育儿,主动扛起家庭的重担。他为很多人做出了一个良好的表率作用。

重庆商报-上游财经记者 谈书

原标题:酷!这个奶爸带娃淋雨“玩火”自驾西藏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