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干燥、干咳少痰......教你用美食打败秋燥
近日,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到9月23日秋分来临,秋天将正式到来。常言说:“风爽快活日,天凉好个秋。”但重庆市肿瘤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王维提醒,近日,很多人会出现皮肤、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等一系列恼人的症状,这些现象就是典型的 “秋燥”,市民要小心提防。
王维介绍,燥是秋令的主气,其气清肃,其性干燥,与肺气相通。由于个体的体质、情志、起居、饮食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一旦为燥邪所伤,便会出现中医所说的“燥证”,即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还有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导致鼻炎、口腔炎、胃炎、肛裂、便秘等多种疾病的发生。
如何摆脱秋燥的烦恼?日常起居方面,秋分过后,气温还不算很冷,适当“秋冻”一下,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寒能力,但是,早、晚气温较低时要及时添加衣物,切记冻过了头,引起伤风感冒或腹泻等症状。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l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因此,秋分之后就应该适当减少晚间娱乐活动,爱好打麻将等娱乐活动的人们要做到适可而止,坚持午睡、早睡早起。但晚上毕竟没有盛夏时节那么炎热,故使用风扇即可。
情志调节方面,自古就有“悲秋”之说,缘何“秋风秋雨愁煞人”呢?研究表明,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个松果状的腺体,它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入睡,还可使人意志消沉抑郁,而阳光则使褪黑激素分泌量减少,秋天雨水多,阳光少而弱,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相对增多。因此,人们常常会出现情绪低落,多愁善感的症状。在晴朗的日子里,让阳光围绕,适当放松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锻炼,以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就可以了,从而消除人的抑郁情绪。
饮食调理方面,金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内“精气神”开始“收藏”之时令。中医历来主张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适当进补可以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秋分之后就可以吃狗肉、羊肉等热性食物来“贴秋膘”,但注意不要上火。此外,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很容易伤其津液,而治燥之法,以润为贵,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莱为充。基于这个原则,秋分之后,在饮食方面应该以“健脾、滋肾、润肺”为准,而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蜜汤即指蜂蜜水,蜂蜜是大自然赠给人类的礼物,它富含葡萄糖、果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A、C、D等营养成分,在秋天经常服用,可有效地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心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选择如:豆芽、花生、芝麻、红薯、山药、南瓜、苹果、葡萄、枸杞、大枣、芝麻、核桃等滋阴润燥的食物,以保证身体正常的需求。
实践证明,秋天多食用滋阴润燥的药膳是十分有益的,王维为市民推荐几款简便易做的膳食。
一:沙参玉竹煲鸭汤
材料:南沙参15克,玉竹10克,老鸭(大者半只,小者1只),盐适量。
做法:
1.先将老鸭去毛及内脏洗净,剁块备用;
2.南沙参与玉竹分别洗净,然后将上述用料共同放进汤煲内,先用中火烧沸,后用文火焖煮1个半小时左右,加入少许盐调味,即可温热食用。
食用方法:隔天1次。
功效:《本草纲目》曰:“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故金能受火克者宜之。”本汤既有沙参和玉竹滋阴清肺,养胃生津,清热凉血的功效,又有鸭的补中益气、清热润燥、和胃消食的作用,三者合用,既清补又养生。
二:丝瓜肉片汤
材料:瘦猪肉50g,丝瓜25g,精盐、味精、清汤各少许。
做法:
1.将猪肉切成薄片;丝瓜去皮,切成片状。
2.炒锅洗净,放入清汤煮沸后,先将肉片放入锅内,待汤微沸时撇去浮沫,加入丝瓜、精盐、味精稍煮片刻,起锅盛入汤碗内,淋上几滴麻油即可。
功效:《本草纲目》说丝瓜“清热利肠”。《本经逢源》也说“丝瓜嫩者寒性”。经常喝些丝瓜汤,既能补充营养,又可除秋燥,尤其适用于大便干燥者。
三:木瓜花生排骨汤
材料:木瓜1个(约500克),花生仁100克,猪排骨250克,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1.将木瓜洗净,除去皮、核,切成大块。
2.花生仁用清水洗净杂质,猪排骨用清水洗净血污,剁成块,并加盐拌匀.
3.将上述用料一同放进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煲煮,至花生仁熟透软烂为宜,加少许盐及味精调味即可。
食用方法:每天或隔天1次。
功效:适用于食欲不振,咳嗽,口干少津,消化不良者,具有清热润肺,平肝和胃,滋润皮肤的功效。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石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