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06.02.2015  13:18

  2014年,我市扶贫系统以深入贯彻中办25号文件和市委9号文件为主线,紧紧围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以精准扶贫为导向,以提高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扶贫开发工作呈现出领导重视前所未有、政策支持前所未有、资金整合前所未有、部门协作前所未有、社会参与前所未有、改革创新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一年来,实现450个村整村扶贫,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15.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5.16万人,完成贫困群众培训和资助13万人,减少贫困人口36万人。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连续6年获全国一等奖;建档立卡工作受到国务院扶贫办高度肯定,作为唯一省市作了经验交流发言;社会扶贫处荣获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是全国省级扶贫部门中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处室,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继续走在了全国前列。

  一、抓学习贯彻,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更加清晰

  全市扶贫系统把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加强和改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机遇和首要任务。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报告等多途径、多形式,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四届五次、六次全会,以及中纪委十八届五次全会、市纪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政才书记、奇帆市长、国清副书记、张鸣常委等市委、市政府领导就扶贫开发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指示要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同时,邀请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和国内知名专家教授,集中对重点区县分管领导、扶贫办班子成员,非重点区县扶贫办负责人,市级扶贫集团联络员,中央、市级挂职干部和市扶贫办机关干部职工进行专题培训。开展全市扶贫系统区县干部业务培训12期、乡镇扶贫专干业务培训5期,全市扶贫开发指导思想进一步统一,工作思路进一步明晰,工作措施进一步强化。

  二、抓资源整合,扶贫开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全面整合财政专项、行业部门和社会扶贫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着力引导社会投入和群众投入。市级以上财政投入贫困区县资金达683亿元,较2013年增长68亿元,支农资金67%以上用到了贫困区县,全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7.1亿元,同比增长15.2%。借助“10·17”首个“扶贫日”平台,募集到社会扶贫资金9.24亿元,形成了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三、抓产业培育,贫困地区致富能力不断增强

  围绕全市产业扶贫规划和贫困地区资源优势,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亿元,支持贫困乡村因地制宜发展草食牲畜、高山蔬菜、特色种植等一批区域性强、带动力强、有前景、有市场的特色产业。成立乡村旅游服务协会,开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在177个贫困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支持1.3万贫困农户参与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四、抓工作基础,精准扶贫措施不断深化

  扎实推进建档立卡和驻村帮扶两项基础性工作。市里成立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并安排专项经费1000万元,市扶贫办建立办领导和处室联系区县制度,各区县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机制,切实推动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全市共识别出贫困人口165.9万,贫困村1919个。坚持把驻村帮扶作为实现精准扶贫“滴灌”的管道,进一步将扶贫特派员、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扶贫志愿者和扶贫挂职干部纳入帮扶体系,健全帮扶队伍。累计派出驻村工作人员17771名,实现了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的目标。

  五、抓三项重点,扶贫工作品牌不断提升

  全力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雨露计划培训、金融扶贫三项重点工作。紧扣“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群众自愿、贫困优先的原则,统筹整合地票交易、国土整治、危旧房改造、以工代赈、退耕还林等政策资源,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15.8万人;投入雨露计划财政专项资金近1.1亿元,培训贫困群众13万余人次;建立贫困大学生救助专项资金120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2.2万余人,为1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定向招生200名;安排市级专项资金880万元,在19个区县为44万建卡贫困户购买意外保险,全年下达小额到户贷款贴息资金1940万元,向2.2万贫困户发放贷款4亿元,下达项目贷款贴息资金4815万元,贷款规模达24亿元,有效支持了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六、抓区域统筹,整村整片扶贫攻坚步伐不断加快

  集中力量推进武陵山、秦巴山两大片区规划项目落实,累计完成投资4132亿元,启动实施跨区县重大工程项目104个。全面推进重点区县小片区开发,累计完成投资103亿元、建设项目1074个。加快推进整村扶贫,安排专项资金3.8亿元,新启动贫困村整村扶贫244个、推进590个,全市“十二五”规划的2000个贫困村已全面启动实施。

  七、抓制度创新,扶贫开发工作瓶颈不断破解

  健全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使用机制,坚持将资金使用绩效、监管效果与资金分配挂钩,探索以奖代补等资金分配办法,对整村整片扶贫、乡村旅游扶贫、产业扶贫、互助试点等项目实行竞争入围。探索财政资金购买规划编制咨询、商业义卖拍卖、慈善招募捐赠、资金项目监管、人才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协调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制定行业扶贫开发实施意见,推动行业部门资源向贫困农村聚集。强化落实扶贫资金监管十项制度,研究出台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监管“一票否决”有关具体规定》。探索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建立市、区县两级财政资金风险预备金制度,控制互助资金呆坏帐。完善扶贫开发考核机制。将扶贫开发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区县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把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和提升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切实引导贫困区县党政领导班子把工作重点放到扶贫开发上来。

  八、抓自身建设,干部队伍能力素养不断提高

  着力在干部队伍能力培养、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上下功夫。全市扶贫系统始终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重要位置,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市委七条实施意见、政治纪律“八严禁”和生活作风“十二不准”,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形成了风清气正、廉洁勤政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学习考察、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明显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片区扶贫攻坚、信息化建设等多项工作成为全国标杆。

 

 

 

              综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