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辐射环境质量状况

19.06.2015  16:40

辐射环境状况

辐射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各监测点位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平均值66.6纳戈瑞/小时(扣除宇宙射线的响应值);主城大部分区域的电磁辐射处于较低水平,环境综合电场强度平均值0.39伏/米,工频电场强度平均值为3.983伏/米;工频磁场强度平均值为30.45纳特斯拉,处于正常水平。全市土壤、“三江”重庆段及自来水中放射性指标均处于正常水平。

全市有放射源应用单位118家,在用放射源1630枚。全市有电磁辐射源应用单位270家,在用的电磁设备(设施)37295台(套),其中在用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21座,输电线路920回,各类通信基站、雷达及导航类35381台(套)。

措施与行动

(一)切实加强辐射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管理

全年完成辐射类建设项目环评审批183个、竣工验收137个、放射源转让审批及转移备案329件,确保了主城创模区辐射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

(二)强化许可管理,做到辐射安全许可证全覆盖

制定印发了《重庆市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安全许可管理规定(试行)》(渝环〔2012〕399号)。以许可证管理为核心,加强辐射安全监管,全年共核发辐射安全许可证87件,同时加强对区县的督促、指导,确保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率达到100%。

(三)强化监管,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一是年初组织召开了全市辐射环境监管工作会和市属重点源单位辐射安全工作会,布置年度辐射环境管理重点工作;二是按照国家要求对37家市属重点源单位进行了定期监督检查;三是加大现场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全年下发限期整改文件46份,对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四是加强辐射环境应急管理。组织对重庆市核与辐射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圆满开展2012年辐射事故应急演练。五是加强我市城市放射性废物库运行管理。修订完善了《重庆市放射性废物收贮管理规定(暂行)》,成立了专门的放射性废物管理科,并积极沟通、协调安保公司,加强废物库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废物库安全运行。全年共收贮32家单位的废旧放射源77枚、放射性废物2.07Kg ,及时消除辐射安全隐患。

(四)转变思路,妥善处理辐射环境投诉纠纷  

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将处理辐射投诉的职责落实到区县环保部门,提高了辐射投诉处理的效率。2012年我站直接处理的投诉共86件,没有因处理不当而引起的群体性事件。

      (五)精心组织,圆满完成2012年辐射环境监测任务

共完成了27个陆地辐射监测点g辐射剂量率(其中国控点11个)、氡浓度、电磁辐射(其中国控点2个)、g辐射累计剂量(其中国控点11个)监测工作; 19个土壤监测点(其中国控点6个)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工作;长江干支流主城区上、下游、库区共12个水监测点(其中国控点4个)、一个饮用水源的水样采集和实验室分析工作。

(六)周密部署,全市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综合检查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按照环保部统一部署,我市结合实际,开展了全市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综合检查专项行动,实现了“底数清楚、资料齐全、整改有力、隐患消除”的预期目标。

(七)强化辐射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水平

编制了省级核与辐射环境应急监测调度平台及快速响应能力建设方案,申请到中央资金484万元用于核与辐射应急监测调度平台及快速响应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