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观察丨更广更深!从“六个一”看双城经济圈新拓展

28.05.2021  16:13

乘势而上,只争朝夕。成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向更广更深领域拓展,向新的高度迈进。

5月27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召开,总结阶段性成果、部署下一步工作;同时,一系列新的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出台,一批重大项目签约和集中开工,双方合作既注重全面又突出优势,新意十足。

▲5月27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举行第三次会议。苏思 摄/视觉重庆

起步扎实  进展顺利

一年多来,川渝两地对标对表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形成了高度共识,形成了强大合力,形成了浓厚氛围,形成了有效联动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500多天里,248份合作协议签署,52个合作共建的重大项目开工,两批共210项“川渝通办”事项发布,毗邻地区10个合作共建的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方案编制全部启动,平均每两天就“握手”一次……一幕又一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戏”精彩上演,一系列务实举措在川渝两地频频推出。

2020年,川渝两省市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稳步上升,较2019年提高了0.15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重庆、四川GDP分别同比增长18.4%、15.8%。站在全国的视野看,川渝两地总的经济“量级”提升,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特征初步显现。

同时,两江君注意到,川渝合作重大项目主要分布于大数据智能化、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两地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去年,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13.3%,四川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7.2个百分点,高技术及新兴产业对双城经济圈的拉动作用日益彰显。

▲5月27日,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云谷展厅。苏思  摄/视觉重庆

聚焦重点  深化合作

重庆将进一步加强与四川的全方位协同,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未来,围绕做好“六个一”,川渝两地下一步合作更全面、更深入、更有针对性。

要共下双核引领、区域联动“一盘棋”,促进重庆与成都都市圈相向发展。

要共抓产业协作“一条链”,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要共建基础设施“一张网”,构建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要共筑科技创新“一座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要共治生态环境“一江水”,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要共推公共服务“一卡通”,全面落实已推出通办事项,抓紧谋划推出新通办事项,在更大范围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两江君注意到,川渝两地在支柱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上的一系列新动作,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按照“大产业、细分工”的产业协作模式,协同补齐产业链、建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共建高能级产业体系,共同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

▲位于高竹新区内的四川瑞创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汽车设计研发机构,主要为重庆车企服务。罗斌 摄/视觉重庆

昨日,两省市发布双城经济圈汽车、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汽车是重庆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规模大、品类全,是全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相较而言,四川汽车产业在商务车领域有特色、有优势,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较强,譬如川渝合作高竹新区,从设计、研发到零部件配套、销售的全流程,两地企业互相优化配置、共同补链强链,合作的广度深度可用“水乳交融”来形容。

立足新阶段,两地定下新目标:到2025年,川渝两地汽车产业产量达到300万辆、产值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建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研发、制造、应用基地。

同时,两省市提出了新的突破方向,即瞄准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共同开辟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等重要应用场景,与科技公司将展开跨界融合等重点任务,将两地汽车产业“串珠成链”,共同提高两地汽车产业的能级。

在川渝各自的产业布局中,电子信息产业的“地位”数一数二。相较而言,作为“制造大市”,重庆在笔电、手机等智能终端领域基础雄厚、优势明显;而成都在集成电路、软件、信息通讯及人才等方面有特色、有优势,如成都拥有英特尔全球最大芯片封装测试中心之一,成都全市30多名院士有半数在信息技术领域……

下一步,两地提出要共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川渝电子信息产业走廊”,打造集成电路生态圈、提升新型显示产业协作配套能力,加快智能终端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推动软件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两江君还发现,除汽车、电子信息产业外,两江新区集中开工12个创新项目,53家科研机构与重庆渝北、四川广安的企业对接签约20个项目,也都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智能化、现代农业、绿色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

▲1月1日,重庆团结村中心站,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号第一趟列车发车。龙帆 摄 /视觉重庆

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共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和西部科学城,实施成渝科技合作计划,携手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川渝两地更是放出大招。

昨日,重庆市·四川省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1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重庆两江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西部(重庆)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四个分会场共同启动项目建设,共4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过千亿元。其中,重庆共有20个项目,涉及联想5G、协同创新区创新工坊、超瞬态实验装置、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备受关注的重大项目。

同日,2021重庆四川技术转移转化大会举行,现场发布了川渝41项产学研创新成果,集中展示了288项技术标准,这些成果和标准涵盖信息通讯、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其成果转移转化将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开好局起好步。过去的一年多里,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只争朝夕再启航。可以预见,接下来,通过持续深化谋划部署、持续深化沟通衔接、持续深化工作落实,双城经济圈建设将迈出新步伐、站上新台阶,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多出成果、多见成效,加快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原标题:更广更深!从“六个一”看双城经济圈新拓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