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应急车道停车睡觉被叫醒 小眼神亮了!

15.04.2017  14:51

近来,“春困”来袭,给不少车主带来困扰。4月10日,有车主在成渝环线某段应急车道停车睡觉,执法人员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内查了俩;4月14日,渝中区长江一路附近某路段发生六车追尾,始作俑者也是春困。

高速路应急车道停车睡觉 不到半小时查了俩

时间:4月10日下午

地点:成渝环线出城方向486KM、492KM

高速执法供图

“醒醒、醒醒,师傅,你怎么在高速路应急车道停车睡觉了!?”

4月10日下午,重庆市高速执法五支队三大队执法人员在例行巡逻中发现前方有一辆白色轿车,车子停在应急车道内,不过该车并未开启应急灯,也未在后方摆放警示标志。

“难道有人把这车丢在应急车道上了?”执法人员立即近前查看,透过玻璃,他看到驾驶室内躺着一个人,疑似该车驾驶员正在躺着睡大觉。执法人员连忙拍打车窗,听到震动,驾驶员金某坐起身来,揉了揉惺忪睡眼。

金某说,他跑一趟长途,越跑越困。当行至此处时,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只好把车停在应急车道,准备稍微休息对付一下了再走。

执法人员对金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并指出了其危险性。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在非紧急情况占用应急车道,将被罚款200元,记3分。

让执法人员更感慨的是,他发现金某停车应急车道的下午3点半左右,仅十多分钟之后,他又在6公里外的另一处发现了一起将车停在应急车道睡觉的行为。“看来,春困真的来了,驾驶员们要小心啊!”

六车连环追尾,始作俑者是春困

追尾现场。渝中区交巡警供图

4月14日13点左右,渝中交巡警两路口大队民警接到指挥室调度称:长江一路国际村车站附近发生多车连环追尾事故,要求民警立即前往处置。

民警接到指令后,立即赶到现场,发现六辆车停在路中间,作为渝中辖区的主干道,发生事故后势必造成大面积的交通拥堵。民警立即用执法记录仪将证据保留,并迅速将事故现场撤离,恢复了通行。

据调查,该事故为两起单独的事故,前三辆车,为后一辆追前一辆,两辆车分别承担追尾责任,而后三辆又为另外一起事故,为最后一辆追了倒数第二辆后顶上去追了倒数第三辆车的尾,最后这辆车负前面两辆车的全责。6辆车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幸运的是驾驶员都没有受伤。

据驾驶员交代,正值午间时间,车辆不多,且此路段为下坡路段,车速较快,随着光线的强烈和温度的上升,对驾驶员的视觉和意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注意力有所分散。最后一辆车的驾驶员说:“我也是看到前面车突然都停下来了,再反映过来刹车,已经来不及了,最后径直撞上了前面两辆车。”

支招:开车如何预防春困?

“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皮肤和肌肉微细血管处于弛缓舒张的状态,血流缓慢,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流入大脑的血液就相应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于是出现春困现象,往往表现为昏沉欲睡,精力难以集中,在驾车时非常危险。

因此,预防春困,避免疲劳驾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打开车窗。有些驾驶员在长途行车中车窗紧闭收听音乐或广播,很容易出现疲倦,此时若打开车窗或开窗保持空气流通,可以刺激人体神经,这是驱逐“春困”最简单的方法。

2、开车出现困倦须休息。13时至16时、2时至6时是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多发时段,一般每行车3-4小时后应停车活动一下,做做深呼吸。如在驾车途中感到有倦意,不要再强打精神行车,一定要停车休息,确保行车安全。可停下车在驾驶室伸直腰闭目聚神做深呼吸20次,然后走出驾驶室伸伸胳膊弯弯腰,下蹲20次,能有效地驱走睡意,重新投入驾驶。

3、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睡眠充足是预防“春困”的关键所在。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避免过多的夜生活,更不要通宵达旦地娱乐,亦不宜过多“开夜车”,以免诱发或加重春困。据统计,在由疲劳造成的交通事故中,司机有60%前一天睡眠不足3.5小时。如果晚上加班开车,第二天午后尽量休息一个小时左右,这对安全行车十分重要。

4、适宜刺激提神。对因执行行车任务不能休息,活动后仍有“春困”感觉的司机,可采取用凉水刺激等方法。即饮一杯凉开水,再用凉开水擦擦脸,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睡意。车内也可放置含薄荷、百合花香味的香水,有助于提神。另外,在太阳穴、脑门等处涂抹适量的清凉油或风油精,均可减退人的睡意。但不要借助咖啡或浓茶,带来的一时兴奋之后是持续的抑制状态,不能使你清醒地观察路面、做出正确的反应。

5、注意饮食调剂。驾车人多吃些防止疲倦的食品也是防止“春困”的有效方法。如胡萝卜、白菜、柑橘等食品含有大量的维生素,能将人体疲劳时所积存的代谢产物尽快处理掉。另外,在行车前最好不要大量食用牛奶、香蕉、莴笋、肥肉及含酒精类的食物(如酒心巧克力等)。此类食物易使人产生疲倦感或引起明显嗜睡乏力,具有催眠作用。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