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第29座跨江大桥近日通车 重庆大桥往事你知道多少?

14.06.2015  11:40
 

  

雍溪古镇的老大桥

  嘉陵江大桥 长江大桥

  重庆晨报记者 马拉 报道

  近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通车,成为主城区通车的第29座跨江大桥,今天为你摆摆我知道和亲历的重庆大桥往事。

  雍溪

  我最早过的桥,是妈妈老家大足始建于唐宋的雍溪古镇的老大桥。小时候有几年,爸爸妈妈把我扔在外婆家里,我成天在这座桥上跑来跑去。老大桥是一座三孔石桥,表哥有一艘打鱼的白木船,平时就泊在桥头河边,拴在大黄葛树下。有一年铜梁文管所的人下来查验桥龄,就是喊表哥撑船把他们带到中间一孔桥洞下,发现洞壁上刻着道光年间的字样。

  我也曾坐表哥的船穿过桥洞,仰头从水面望上去,平时在你脚下的桥,这时从你头上滑过,感觉很舒服,桥洞下面特别荫凉。这座古桥,和沿着桥面石板路穿过老街就到的道光年间的古戏楼,是我对老家最难忘的记忆。

  离开雍溪回到重庆上学,就碰到语文书上的《赵州桥》。跟野草闲花似的雍溪古桥相比,单孔石桥赵州桥太高大上了。我现在都还记得第一句:“在河北赵县美丽的洨河上”;还记得里面两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营建的”;大桥桥孔左右两边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就像两个小耳朵”。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里还有这篇课文。略经对比,字句差不多,只是“美丽的”、“营建”和“小耳朵”被删掉了。

  李子坝

  1966年,重庆有了主城第一座大桥——嘉陵江大桥。前几天经过李子坝轻轨站,在站内墙上展示的一张民国老报影上,发现了嘉陵江大桥最早的芳踪。这张报纸是中华民国38年(1949)3月1日《中江半月刊》第28版,上面有一篇《嘉陵江大桥兴建计划》,作者署名“许行成讲”,显然是一个演讲稿。据我查考,许行成乃民国35年(1946)制宪国民大会四川职业团体代表、交通部桥渡工程处处长。

  非常模糊的字迹,我只辨认出了开头几句:“第一计划址在曾家岩与陈家馆之间,长五百六十四公尺……法币三五0万元,第二计划址在××嘴码头与江北水府宫之间,长七百三十八公尺,法币四六O万元。”接下来好像是重庆各区分摊建桥费的数量,江北要负担百分之六十以上。许处长在何时对何人演讲的这个计划,现已无考。

  在这张老报纸中缝的婚庆广告上,“王雪芳小姐、潘啸先生在长沙举行结婚典礼恭祝青春欢跃”、“王李良老兄、谢菊轩小姐1月13日在无锡结婚”。这些民国末年的帅哥靓妹在内战的阴影下,依然在山河破碎的祖国各地鹊桥飞渡,共结百年之好。但重庆山河之间的鹊桥还在纸上,所以我们在这张报纸上看到,重庆的民国工程精英们,在民国半年后行将完结之时,仍苦心经营嘉陵江大桥的桥址和经费,而且从经费的分摊份额来看,江北人民摊得多一些,显然他们更渴望这座桥。

  事实上,就在“王李良老兄、谢菊轩小姐1月13日在无锡结婚”之后第三天,1949年1月16日,民国重庆士绅还为嘉陵江大桥举行了奠基典礼。这座桥是重庆望龙门缆车的设计者、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大师茅以升先生设计的,计划从沧白路到江北水府宫,全长460米。在沧白路沧白堂举行的奠基典礼,由民国最后一任重庆市长杨森主持。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