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庄:脱贫作为一项整体规划,需要多领域协同发展

12.04.2016  12:05

 

    主持人:重庆打响限时脱贫攻坚战。2016年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重庆将有哪些脱贫新举措?“互联网+”与脱贫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新华网重庆频道特别邀请重庆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部部长、副研究员康庄博士,做客新华访谈室进行解读。非常欢迎你,康部长!
      康庄:你好!   
      主持人:到2017年底,重庆将实现1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全部“摘帽”,您认为重庆稳定脱贫的优势是什么?
      康庄:重庆是“欠发达阶段的欠发达地区”,这次提出了“6年目标3年完成1年扫尾2年巩固”的目标任务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充分依据和现实基础的。我市始终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推动区域发展。近年来我市不断着力于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促发展,经济发展形势持续向好,农村常住居民收入水平也持续保持了较高水平增长,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90元,比2013年增长11.7%,预计2015年仍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不出意外的话,将可能超过10000元。这一平均水平距离当前区分贫困与否的收入线已经有了不小差距。因此,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攀升,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远离贫困线,逐渐摆脱贫困成为一种现实。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除了这些经济基本形势向好因素之外,我个人认为还有四个方面突出的优势。其一,是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与科学明晰的扶贫脱贫思路。扶贫开发是直辖之初中央交办重庆的“四件大事”之一。重庆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十八大以来,更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今年六月份以来,全市扶贫开发更是全面发力、强势推进。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市庚即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市脱贫攻坚推进会,迅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先后出台的《关于集中力量开展扶贫攻坚的意见》(渝委发〔2014〕9号)、《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15〕19号)等文件,及时充实调整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力量,而且9个市级部门,配套制定了13个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方案,内容涉及扶贫攻坚考核、发挥政府投入主导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以及建立贫困对象退出机制、产业扶贫、教育医疗扶贫和制度保障等13个方面,形成了“1+1+13”扶贫攻坚政策体系,为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撑。
      其二,一支精兵强将组成的扶贫攻坚工作队伍,及其扎实硬朗的工作作风。为了确保扶贫攻坚取得切实效果,各区都从严督查与考核工作队伍和工作人员,不少长期坚守在扶贫第一线的干部说,今年扶贫工作力度之大,惩处之严,支持力度之强,效果之好都是前所未有的。各部门、各区县不少将实职干部抽调充实进扶贫攻坚队伍,原则上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专心致志地完成扶贫攻坚重任。并且明确了各类帮扶责任。一些区将扶贫工作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和乡镇街道的考核。一些区建立了督查问责机制。一些区县专门组织纪委巡查驻村工作队的到岗及工作业绩情况。我们到一些区县走访,可以看见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人员与当地老百姓可以相互嬉闹,彼此开玩笑。一些第一书记对村上的贫困户情况是如数家珍,一清二楚。
      三是对贫困户和致贫原因的精准识别。重庆市扶贫办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四看四访四算四审工作法”,对已建卡扶贫对象进行再摸底、再调查、再识别。“四看”,即:看贫困户住房、生活、生产、子女入学等情况。“四访”,即:通过走访干部、亲友、现场、邻居,进一步核实贫困户基本情况。“四算”。即:与贫困户一起算好务工账、生产账、生活账和补贴收支帐。“四审”,即精准制定《贫困户脱贫方案》,并由贫困户本人、所属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和乡镇党政“一把手”逐一审核签字确认。同时,继续加强扶贫信息化建设,完善市、区县、乡镇、贫困村和贫困对象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数据监测、分析和运用,为精准施策奠定基础。一些区县也创造性地提出了“四评四定”识别法、“三公示两审核一评议一审核”的八步识别法等方法来精确识别贫困户的贫困程度和致贫主要原因。
      其四是破解共性问题与精准施策相结合。一方面,重庆近年来注重加快推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推进贫困区县及贫困村大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和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贫困乡镇(村)集中供水巩固提升等工程建设,整治山坪塘,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扎实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强贫困村通信设施建设,移动信号、广播电视信号接近全覆盖,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另一方面,根据各类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不同,精准施策,从精准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到精准推进转移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从精准落实产业扶持措施到精准开展教育扶贫,从精准推动医疗卫生扶贫到精准落实低保“兜底”政策。全方位地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如低保兜底政策将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社会救助等政策有效衔接。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将18.6万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确保应保尽保。
      主持人:重庆市委市政府去年发布的《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中曾提到探索第三方独立评估减贫脱贫效果,您认为第三方评估机制应如何操作?评估应以什么为指标?如何保证评估独立性?
      康庄:关于探索第三方独立评估减贫脱贫效果的相关政策约定,不仅仅出现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中,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也明确规定了“建立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扶贫成效的第三方评估机制”。但重庆市在2015年扶贫脱贫成效检查中,在全国率先引入了第三方评估,将政策的规定落在了实处。
      这次由重庆市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委托重庆社会科学院和重庆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各尽所长、共同完成的第三方评估就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评估中,重庆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发挥其调研网络完备性和调研人员专业性等优点,负责开展随机抽样贫困户入户问卷调查和贫困户满意度调查,并向重庆社会科学院评估人员提供基础调查数据,重庆社会科学院评估人员发挥分析研究能力强的优势,负责基于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并撰写报告,为了保证重庆社科院评估人员有较强的实感,并为了准确捕捉典型案例,由重庆社会科学院评估人员独立开展随机抽样村典型农户座谈及随访活动。如此分工协作,责任明确,优势互补,高效地完成了评估任务。
      评估的指标是评估的关键。选择简洁而有效的评估指标,可以让评估工作事半功倍。按照《重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重庆市关于建立扶贫开发工作对象退出机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渝扶组发[2015]3号)和《重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重庆市关于建立扶贫开发工作对象检查验收暂行办法>的通知》(渝扶组发[2015]4号)精神,以“个人年收入超3000元、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区县贫困发生率低于3%”为主要衡量标准,给出第三方评估意见,撰写评估报告。再结合相关其他文件的要求,评估组最后把评估关键指标定为“三个3”,辅助指标则包括了“两不愁三保障”和“解八难,建八有”达标情况。     
      所谓“两不愁”指的是不愁吃不愁穿。注意这里的不愁不是衣食选择性多了而发愁,而是指有吃有穿,吃得饱、穿的暖。所谓“三保障”指的是子女义务教育、住房安全和基本医疗服务有保障。所谓“八难”指的是解决贫困户稳定增收难、便捷出行难、安全饮水难、住房改造难、素质提升难、看病就医难、子女上学难、公共服务难。所谓“八有”指得是每个贫困村有一个特色主导产业,有一条硬(油)化村社公路,有一个便民服务中心,有一套落实社保政策到户的具体措施,有一个整洁的村容村貌,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有一支稳定的驻村工作队,有一个有效的结对帮扶机制。评估中,“三个3”的关键指标必须实现,辅助指标至少应该做到基本实现。
      所谓第三方评估,就既不是站在第一方(供给方)的立场进行评估,这样可能夸大扶贫脱贫的效果;也不是站在第二方(需求方)进行的评估,这样有可能压低扶贫脱贫的客观成绩;而是站在独立的“第三只眼”的立场来冷静分析和客观评估事情本身。第三方评估最核心的是保持评估立场的中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做到不偏不倚。其次,第三方评估应该保持评估手段的科学性,要能够脱离具体工作的约束,抓住关键的问题和问题的关键。这里要注意独立第三方并不是说在评估调研中不与区县的乡镇干部接触,不需要他们的工作配合。只是说在评估调研中,尽可能减少乡村干部对被调查者答案的影响。举个例子来说吧,重庆很多山区的贫困村幅员面积很大,达到了10多个平方公里,贫困户散居在村落的各处,如果没有乡镇干部的支持,甚至连贫困户是否在家都很难确认的。
      主持人:“互联网+”成为时下热词,部分区县也尝试通过电商等形式帮助百姓脱贫。2016年重庆将加快农村电商发展,培育电商市场主体,“互联网+”脱贫都有哪些形式?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跟进哪些配套服务设施,注意哪些问题?(例如改造升级农村仓储集货和物流配送体系。)
      康庄:“互联网+”的实质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从而低成本地实现跨时空的信息沟通。尝试通过电商等形式帮助百姓脱贫可以说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但由于贫困村道路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商品收存条件相对原始,农特产品生产规模小等因素的影响,普遍性地构建农产品电商平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时机尚未完全成熟。目前,绝大多数贫困村都已经实现了手机信号和村便民服务中心的网络覆盖,部分贫困村甚至实现了网络到农户,信息交流已经不存在问题。因此,绝大多数贫困户利用现有电商平台,通过互联网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产品销售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
      目前来说,“互联网+”与脱贫的最适合结合点有二:一是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将原本隐藏在山野的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领域,为市场所认知,为社会所接受,从而更好地实现其经济价值;二是通过互联网,贫困户学习了解了外部世界的更优更好的种养殖技术、获得更多的外出务工的机会。当然,“互联网+”的扶贫作用不仅仅是这两点,但针对当前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以小学及以下为主的现实状况而言,由驻村干部如第一书记等,应该用互联网信息适度地开展电子商务有助于贫困地区、贫困村的开发脱贫。
      主持人:“十三五”时期,重庆将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在您看来,重庆应如何创新融资机制,补齐贫困地区在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保、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
      康庄:补齐贫困地区在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保、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对于扶贫攻坚至关重要。其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贫困地区普遍缺乏,必须加强的重要内容。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大多数不是缺少特色的生产及其优质产品,往往是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不够完善,产品难以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实现交换,导致其市场价值发掘和实现得不够充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价值实现不充分,优质产品的生产规模难以扩大,这又进一步制约了这些特色产品只能在一个较为狭小的市场范围内实现交易。于是走入了“价值低----规模小----市场空间不足---价值低----规模小”的正反馈循环中。所以,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保、基本公共服务这几个方面并不矛盾冲突,而是相互补益的。
      目前,重庆已经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保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未来五年这些方面的投入将进一步加大。尤其是政府将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大幅度提高对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也必然通过ppp模式等融资创新方式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共同服务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宏伟事业中去。
      主持人:脱贫作为一项整体规划,需要多领域协同发展,武隆县就曾创新推出“交通+生态旅游”脱贫模式,您认为哪些领域可以协同合作?如何整合资源,合力脱贫?     
      康庄:跨界融合发展是当前所有领域都高度关注的一个热词。跨界融合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于各自扬长而避短,互补而增益。武隆县抓住了当地的两个最关键特色:交通滞后与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创新性地推出“交通+生态旅游”脱贫模式,以交通条件的突破带来了生态旅游市场的红火,从而帮助武隆很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了。当前,可以相互跨界的领域很多,但是一定需要紧急集合本地现实特点。可以农业与信息化相协作,可以交通、旅游与特色农业相协作,可以农林产业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相协作,可以农业与商贸流通渠道相协作,等等,方法方式很多种。但资源整合时,一定要注意互补性和互惠性,要么在协作中能够增加整体利益,要么在协作中降低整体成本,要么在协作中创新产品等。
      主持人:您认为在下一步的脱贫工作中,应当重点加强哪些领域的工作?如何建立长效机制?
      康庄:下一步脱贫工作中应该重点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是建立有进有退的扶贫帮扶对象动态调整机制,其二是要构建成效稳固的长效机制,三是有效界分扶贫和社会救助的职责。
      建立扶贫攻坚长效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教育扶贫机制,据统计显示,70%左右的贫困户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可见,教育的缺失是贫困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教育扶贫长效机制中不应该只关注贫困户子女的义务教育,还应该更加注重现有的贫困人口的。其次,要健全和完善大病重病和慢性病医疗救助长效机制。近三分之一的贫困人口是因病致贫的,而当前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中,对于大病、重病和慢性病的保障性相对较弱,即使在医保承担了较大一部分费用之后,也往往是家庭难以承受之重。再次,建立和完善因残、因灾失能救助机制。最后,进一步完善低保兜底救助机制。
      谢谢大家!
      感谢康庄博士做客访谈,也感谢网民朋友的收看。新华网会一如既往关注重庆脱贫攻坚,祝愿重庆2017年基本完成农村脱贫攻坚任务,"十三五"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