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金庸20多年,重庆一中这位铁杆金庸迷:课堂上讲,出试卷考
金庸10月30日在香港去世,享年94岁。消息传出,引发几代人的悼念和回忆:“谢谢金庸,在武侠与侠义中给我们带来了朴素的是非观,多谢他,让我这个80后的童年多了一些难以褪去的回忆。 ”
今(31)日,重庆一中语文教师郑文,作为“追”了金庸先生20多年的一名铁杆粉丝,向上游新闻记者讲述了他的故事。
初中零花钱用来租武侠小说
“世间再无侠客传,也许还有人写武侠,但那种直指人心的力量不会再有。”得知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郑文伤感地说。
读金庸的书,郑文是从上初中开始的。“20多年前我刚上初一,那个时代没有几家像样的书店,我们读的课外书,大多来自于当时一家专门租书的小店。其中最畅销的,就是金庸的小说。”
郑文看的第一本金庸武侠小说是《笑傲江湖》,曾经熬了一个通宵看完,“当时看的是盗版的,四本封面金庸特地选了四个古代画家的画,如徐渭八大山人,梅花、鱼、竹这些都是能暗示书中主题的意象。”
郑文记得,当时租书是按日计算租金的,一本书每天5角钱,为了能用最少的钱读到更多的书,一套四五册的武侠小说,一天一夜就能看完。
“当时可以说是痴迷他的武侠小说,上物理化学课我偷偷在下面看,回到家又接着看,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有些‘偏科’了。天龙八部读了三遍,尤其是少林寺那段,起初躺着看,后来坐着看,最后站起来边喊边看!”初中毕业,他读完了金庸的全部小说。
阅读金庸是中国文化的一次穿越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郑文迷上了读书。如今,在位于大学城的家里,郑老师藏有四万多册书。其中,金庸的武侠小说他每年必读。
反反复复读过几十遍这些小说,因为实在太喜欢,工作后还买了一套香港明河社出版的《金庸全集》来收藏,“全套36册,是金庸先生自己出的,每本都有精美配图,而且都是金庸先生自己选择的。”
“感觉他的书和中国文化精神是处处吻合的,所以每年都会把几部重点的书拿出来读读。”在郑文看来,《天龙八部》充满佛教精神,《笑傲江湖》是道教的超越,《射雕英雄传》则是儒家的担当,“阅读金庸,就是中国文化的一次穿越。”
金庸的所有小说中,郑文最喜欢的是《越女剑》的阿青,在他看来,金庸作品中的这个人物最天真最有诗性。
“金庸作品中有很多主人公常常会有两难的选择,但人生必须选择,我发现小说中的主人公有的有选择综合症,”在一遍遍的重温中,郑文甚至会激动到恨不得自己来改写书中的结局,“比如《书剑恩仇录》,我觉得就是一个爱情悲剧,里面的陈家洛不应该为了和乾隆结盟,而使得自己一生的爱侣丧生。”
金 庸 的书是人性的辞典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的武侠小说构造的快意恩仇、自在逍遥、侠义豪情的江湖一直留在我心间。”从小就读先生所写的武侠小说,郑文也爱上了先生笔下的江湖武林,侠骨柔情和为国为民的侠义胸怀。
“他的书是人性的辞典,所谓江湖,就是人的关系的总和。你认识了书中的各类人,其实就认识了社会的各类人,”郑文坦言,书中的侠义精神给了他很大的影响。
郑文时常会把这种积极的能量带到他的课堂上,“书中一些情节我也曾运用到教学中,比如笑傲江湖中的一段音乐描写‘琴萧合奏’,在课堂上讲过之后,我还出题在试卷里。”
“金庸先生的书,不仅是人性的指南,也是文艺的盛宴,他的去世,标志着武侠的落幕。人间再无侠客传,因为先生已经把侠客写尽了。”郑文说, 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中塑造的韦小宝,一个反侠客的侠客,就像唐吉可德是骑士文化的终结者一样,金庸用鹿鼎记结束了侠客文化。
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