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他乡重庆人]开县崽儿谭爱锋成东海反水雷专家

22.06.2015  12:16

假期里,谭爱锋便在家陪着儿子做游戏,图为谭爱锋与儿子一起扳手腕。本栏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通讯员叶娟摄

谭爱锋在操作灭雷显控。

图片由市委宣传部提供

  人物名片

  谭爱锋

  ■ 事迹:

  1976年生于重庆开县岳溪镇,19年扎根海军,为我海军扫雷事业做出杰出贡献,4次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3次荣立三等功。2015年1月,谭爱锋被评为首届“东海强军先锋”。

  ■ 感言:

  我不能丢重庆人的脸,自己表现如何,就代表着重庆人表现咋样。咱重庆人身上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头,所以我一定要把专业干精。

  参与过5次实布实扫实猎战雷训练,参与多项重大的演习演练,谭爱锋曾被评为海军优秀青年、海军学习成才标兵,曾4次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3次荣立三等功。

  他是谭爱锋,东海舰队某部扫雷班长,是首届“东海强军先锋”,也是从重庆开县走出去的一名巴渝子弟兵。在他将青春奉献给祖国漫长的海防线时,故乡也是他心头挥之不去的牵挂。

   他把兵当出军事专家味道

  “准备左舷投放灭雷具!”今年1月5日晨,碧波万顷的东海某海域,风高浪急。随着一声低沉有力的指令被下达,东海舰队猎扫雷舰霍邱舰进入战时状态,一场反水雷作战实训拉开战幕。

  这是东海舰队某部2015年的首次远航训练,霍邱舰是这次远航训练的主力舰之一,而猎扫雷是重要的训练科目。

  声呐搜寻、目标定位、投放灭雷具,与海战不同,这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紧张进行。1米多高的海浪拍击舰身引起的剧烈摇晃,在提醒着每一个参与者,这是一次近乎实战的训练。

  引导、靠近、引爆灭雷弹,一声巨响后,隐藏在汹涌波涛之下数十米的一枚水雷被猎爆。然后,迅速撤回灭雷具,进行下一次的搜索。

  海浪还在翻滚,战舰仍在摇晃,没有人能够想到,这样一场看似平淡无奇的作战实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危险。

  水雷,一种布设在水中的爆炸性武器,可以利用磁性、噪音、水压等作用起爆,可严重毁伤敌方舰船。因其隐蔽性和大威力,对战舰的威胁犹如地雷对步兵的威胁。

  “更要命的是,水雷成本低廉、布放简单,但发现和扫除却是世界性难题,甚至至今仍有二战时期的水雷没有被扫除。”扫雷班长谭爱锋,只有提起自己的专业时才会一改平日的沉默寡言。

  事实上,正是因为水雷的威胁性巨大,所以反水雷才会和反潜艇、反导弹一起,被各国海军公认为世界军事领域的三大难题。

  “为了啃下这个难题,谭爱锋可是拼命了!现在,他都可以说是反水雷专家啦!”生性爽直的舰长胡易舟评价起这位属下时,毫不吝惜用词。谭爱锋的表现也确实足够担得起这份信任。

  谭爱锋参与过5次实布实扫实猎战雷训练,参与多项重大的演习演练,曾被评为海军优秀青年、海军学习成才标兵,一人4次荣获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并3次荣立三等功。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原本只有中专文化程度的普通士官,写下了一系列的教材、条例,不仅成为海军操作规范,甚至成为同类型舰艇改进和定型的依据。

  2015年1月9日,谭爱锋被东海舰队评为首届“东海强军先锋”。

  “他把一个兵当出了军事专家的味道。”胡易舟说。

   重庆人的脸面我可丢不起

  “我可没舰长说得那么玄乎,我就是被逼出来的。”面对记者,谭爱锋这个黑瘦精干的汉子红着脸,挤出这么一句话。

  按照谭爱锋的话,当兵之前,他是一个“落后分子”。当年还是毛头小子的谭爱锋之所以选择当兵,是看上了海军那潇洒威武的军装。

  谭爱锋1976年生于开县岳溪镇,1996年从当时的万州工业学校毕业,进入当时的江东机械厂上班。但缺乏挑战性的工作很快让他厌倦,当年征兵开始,他就毫不犹豫地参军入伍加入海军序列。

  19年后,当谭爱锋在东海舰队乃至整个中国海军都成为小有名气的“扫雷专家”时,他却悄悄告诉记者:“对扫雷,我其实只是个‘半路出家’的。

  原来,谭爱锋入伍后,最先学的是小口径舰炮,后来从新兵连出来后,他担任过枪炮兵,甚至还干过炊事兵。

  但无论在哪个岗位,谭爱锋都没有放弃学习,而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之人。2000年底,谭爱锋因为各方面的优秀素质,被挑选进入扫雷班。

  在海军,有一条流传甚广的说法:“上舰不上扫雷舰,下艇不下猎潜艇”。这是因为扫雷舰空间狭小、条件艰苦,并且磁场辐射极强,甚至可以让数斤重的扳手自己“站起来”像不倒翁一样晃动起舞。

  “其实,条件差我倒不那么在意,但扫雷是门大学问,我得重头学起啊!”谭爱锋别无他法,只有抱着基本教材一点点地啃。

  稍具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扫雷因为其重要性,世界各国军界都对其技术严格保密,除了基础理论外,很多实战性技术都靠各自海军摸索。

  谭爱锋采取的办法是,抱着书本睡舱室,看到哪部分就走到哪部分,然后放下书本实操。靠着这种看书实操的笨办法,谭爱锋居然一点点摸透了扫雷的各项关键技术。

  2004年,谭爱锋被上级选中,成为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猎扫雷舰霍邱舰上的扫雷班长。在操作流程都尚在测试中的情况下,他不仅全面掌握了各项技术,还写下了9本总共10余万字的资料。此后这些资料不仅成为了灭扫雷的权威教材,甚至成为了同类型舰艇改进和定型的依据,连舰艇设计者和设计单位都一次次地邀请他做专题报告。

  “说到底,可能还是咱重庆人身上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吧。”谭爱锋坦言,战友们都来自五湖四海,自己表现如何,就代表着重庆人表现咋样。

  “重庆人的脸面我可丢不起!”谭爱锋说。

   家国之间的坚守

  从1996年入伍至今,因部队各项任务重,谭爱锋很少回家,甚至与妻子李小兰结婚的婚期都三次延后,但家乡在他心里,永远都是一种割舍不去的情结。

  “这次你们记者来,一听到重庆乡音,我心里就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谭爱锋一直很怀念新兵连的那段日子,原因竟然是那时有同乡的战友20多个,一片乡音让他感觉踏实。

  采访谭爱锋时,记者将事先录制好的他父母的视频播放给他看时,他只是沉默着,一个劲流泪。

  “读书时知道忠孝难以两全,当了兵才知道这句话的分量。”谭爱锋说,父母在家乡一天天变老,而自己却不能长伴左右,这是人生一大憾事。他一直希望能将父母接到身边来。

  事实上,不止是对父母常抱一份歉疚,就连提及妻子李小兰,谭爱锋的声音也会变得低沉。

  2008年,妻子李小兰在家乡开县临产时出现危险,医院需要产妇丈夫在手术单上签字。但彼时谭爱锋正在随舰队出海执行任务,远在大洋深处的他心里虽清楚妻子的预产期,但因为保密需要,他没有在妻子临产前和她通过一次电话。

  就在去年,在探望妻儿的路上,已经在火车上的谭爱锋,接到部队任务通知,下了火车半途就赶回部队了。

  如今,妻子李小兰与儿子都已经来到部队随军,但因为部队任务重,谭爱锋十天半月甚至数月回不了家也是家常便饭。

  “穿上这身军装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很多时候我会亏欠家人。”谭爱锋说,为了弥补家人,他极少参与交际和应酬,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拿来陪家人。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