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彭晓月:绽放在服装行业的铿锵玫瑰

25.08.2015  23:19

开县彭晓月:绽放在服装行业的铿锵玫瑰

 

8月,开县气温显得格外“热情”。在润江羊绒制品有限公司的熨烫车间,阵阵热浪扑来,一位个子高挑、优雅干练的中年女子正在和工人交流着……她就是公司总经理彭晓月。

彭晓月是一位敢创新、善管理、有魄力的合资企业“女当家”。她带领公司一班人扎根开县,连续实现产销两旺,自营出口达1200万美元。

大手笔更新:手摇织机换成电脑织机

润江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是2008年入驻开县的一家合资企业,主要生产各类中高档棉、麻、毛、丝、绒针织服装。当时,彭晓月被公司委派担任副总经理,由于工作认真负责,理念超前,2012年被提升为总经理。

  “新官上任三把火。”彭晓月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更新设备。由于公司原来都是手摇织机和半自动织机,设备落后,产值较低,效率不高。她投入近4000万元,将旧设备全部淘汰。

新购进的200余台全自动电脑织机让公司发展“如虎添翼”,以往每人1台织机,如今一人可管理8台,节约了人工成本和劳动力,大大提高了效率。

为打破产品单一格局,彭晓月增设了“粗针车间”,一改昔日仅有“细针车间”的单一模式,为公司的飞速发展奠定了硬件基础。

润江羊绒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的工人较多,且大多数是女工。一段时间,由于多种原因,企业遭遇“用工难”。特别是在2013年底,厂里的女工陆续走了不少。彭晓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先后多次深入工人中了解情况,发现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新生代农民不安心在本地上班,想外出闯天下;二是40岁左右的女工要回家照顾老小,不得已离开。

彭晓月在县妇联的帮助下,到周边乡镇考察后,提出成立分厂的新思路。在九龙山镇、临江镇、大德镇等地实行“送机下乡”模式,160多台缝盘机送到各个员工家里。这些外发加工活计,每年可生产服装50万件以上,既完成了生产订单,又带动了周边乡镇的经济发展,员工也从800人新增到1200人。

大智慧研发: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公司的产品远销欧美市场和南非市场,产品要占领市场,需要实力,尤其是瞬息万变的服装业,更需要“钩”住市场的“心”。

  “服装业需要跳跃性思维!”彭晓月不惜投入重金,进行产品研发。公司每年投入460万元,高薪聘请纺织业专业人才。她带领公司30多位研发新产品的精英们,不时“诞生”出颇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在她的大胆创新下,公司将“梭织”和“针织”有机结合,把“粗针”和“细针”融会贯通,打破传统服装的呆板,融入更多时尚元素,让产品增添了魅力和竞争力。

如今,公司研发的各种长款、短款、披风、裙装等纺织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即便在今年全球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公司依然昂首前行,订单源源不断。据统计,2014年,公司年产量达450万件/套,自营出口1200万美元,实现产值达12.2亿元。

精细化管理:把好质量关产品走天下

  “企业要发展,质量要先行,质量就是资产、财富、名片!”这是彭晓月时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

彭晓月始终将产品质量看作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带领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从员工到班组长、车间主任,再到部门负责人,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做到“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守土有责”。让每一个员工都正确树立大质量观意识,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每个部门、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创造一流的产品质量,让消费者满意。

在产品质量检测上,内部员工检测质量最容易找不出“问题”来。于是,彭晓月聘请第三方人士——广东纺织品质量检测中心的专家,对公司产品定期进行把关。这个“高招”让产品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如今,公司进行了从产品质量到全面质量、从小质量到大质量、从质量标准到质量制度、从质量制度到质量文化的战略转变,环环相扣,共同维护企业的生命线。

人性化关怀:当好员工的 好大姐

以人为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彭晓月经常深入车间向员工了解情况,并在员工动态表中详细记录员工家庭状况、技能程度及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意见等。

只要哪个员工有了困难,彭晓月都要尽可能去帮助。小杨家的母亲患了重病,她要去看望;小李家的儿子上一年级没有报到名,她要去帮忙联系;小陈家的弟弟读大学差学费,她就资助学费……

只要员工有了困难,彭晓月都义不容辞提供帮助。多年来,她把员工当亲人,把员工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办。她非常关心员工的生活,经常征求意见,并让员工对食堂、住宿的满意度进行打分。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彭晓月的真心换来真情回报。如今,公司上下团结一心,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主人翁的责任感,共同为公司的发展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