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放下锄头 拿起画笔 半百老人任性逐梦

08.04.2015  18:27

  华龙网讯(通讯员 张中文)一个是与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农村妇女,一个是在国画创作上颇有成就的艺术家,这两个看似毫无交集的身份,却同时出现在魏治梅身上。

  “我从小就对绘画有感觉,想画好家乡的山山水水。”曾经为了家庭生计,魏治梅一心务农,待5个孩子长大成人之时,已是半百老人。没了负担,她索性放下手中锄头,拿起纤细画笔,开始追逐自己的绘画艺术梦。

  如今,魏治梅精心创作了1000多幅国画作品,被多家艺术博物馆收藏展出,其中100多幅作品先后获得全国大奖,还作为学者被邀赴法国等地进行艺术访问。

  儿时绘画梦想,魂牵梦绕半辈子没实现

  近日,在开县长沙镇万亩橘海丛林中,笔者采访了魏治梅老人。在说起自己儿时的梦想时,她依然像个孩子一样眉飞色舞。

  上个世纪40年代,魏治梅出生在开县长沙镇山清水秀的狮寨村,她从小聪慧伶俐,活泼开朗,是个人人都喜欢的小姑娘。邻居中有一位会作画的老人,在其耳濡目染下,魏治梅开始对绘画产生兴趣。老屋前,她常常细心观察微风中摇曳的野花,捕捉屋檐上飞鸟的神态,那条经年不息潺潺流淌的浦里河,更让她展开无穷的美妙联想。

  在她童年时的心目中,家乡的大地就是一张雪白的宣纸,五彩缤纷的四季就是大自然涂抹上去的美丽童话。家境清贫,买不起绘画纸笔的魏治梅常在河边以树枝为笔、沙滩为纸,勾勒着让她着迷的点点滴滴。

  长大后,心灵手巧的魏治梅亲手绘画并刺绣出一幅富贵牡丹图,赢得邻村男孩的青睐,并最终收获爱情。尽管每天要拿起锄头挣工分,但到了晚上,她就会在油灯下将花鸟等图案绣在孩子的衣物上。

  虽已年过半百,心仍年轻“任性”逐梦

  当魏治梅的绘画梦想真正起飞时,她已是一个饱经风霜的半百老人了。

  “心若在,梦就在,年过半百依然可以从头再来。”上个世纪末,日子一天天好起来,5个孩子也都长大成人并事业有成。终于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魏治梅告诉家人,她要“放下锄头,拿起笔头!

  魏治梅的想法得到了子女们的支持,于是背起行囊,去往北京等地拜师学艺,从一笔一划开始,系统学习国画、工笔画的绘画技巧。与此同时,她还遍走名山大川,既享受无限风光,又练习写生功底。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这个曾经拿锄头,如今拿画笔的手,开始灵巧婉转起来。魏治梅把宣纸当成自己苦心耕耘的大地,手随心动尽情吐露芳华。尽管岁月更迭,青丝变白发,但她心中的梦想却逐渐盛开出绚烂的花朵。

  现如今,魏治梅已创作出1000多幅得意作品,曾在中日韩新书画家友好协会举办的“光明杯”书画展上获得金奖,作品《果熟寿来》获中国书画院书画大赛金奖,作品《秋实》《祖国万岁》等获书画大赛金奖、全国书画展一等奖等等,大量作品被特别邀请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名家书画展、纪念小平百年中国名家书画作品展等。

  完成心中夙愿,丹青翰墨传递正能量

  “艺术点亮生命,情感温暖人心!”魏治梅在几年前叶落归根回到开县故里,用自己所长为他人提供帮助。特别是她在家族中倡导的家庭拍卖献爱心活动,成为一大特色,令人称道。

  几年前,魏治梅看到一些孤寡特困老人需要救助,便将平时精心创作的绘画作品拿出来,每年春节亲朋好友回家团聚的时候,在家庭范围内进行拍卖,而拍卖的现金全部用于帮扶附近数十位孤寡特困老人。

  不仅如此,魏治梅从3年前开始,坚持每周四准时给乡村里的数百名小学生上国画课,从不要一分报酬。相反,她还力所能及拿出一些钱来,为那些热爱绘画、家庭贫困的孩子买纸买笔。

  “以文化人,我能将中国传统的绘画技艺传承下去,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手握画笔的魏治梅,在说出自己心中最朴素的想法和夙愿时,春日暖阳打在慈祥的脸庞上,像极了山涧里盛开的花朵。

      选稿编辑:张应梅

      链接: http://cq.cqnews.net/cqqx/html/2015-04/08/content_33895212.htm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