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县:创新思路开展“精神扶贫”全力助推扶贫攻坚工作

09.10.2015  14:39

习近平同志指出:“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脱贫致富战略的重大内容之一”。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针对部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主动性降低、依赖性增强,存在“等靠要”思想和“慵懒散”陋习,进而造成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等突出问题,秀山县将“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放到同等位置,以“村容卫生、环境友好、乡风文明”为目标,以“十二个建”为抓手,强力推进“精神扶贫”工作,既帮农民富口袋,又帮农民富脑袋,确保到2016年,实现贫困对象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一、强化载体建设,确保“精神扶贫”内容不虚

该县在准确领会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基础上,制定印发《“精神脱贫”实施方案》,明确全县“精神扶贫”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提出到2016年,全县85贫困村居全部完成“十二个建”目标任务:组建一支宣传队伍、营造一个全民参与舆论氛围、兴建一项志愿服务、建设一个道德讲堂、建好一个自治组织、建造一批美德文化专栏、建树一批脱贫致富典型、建强一个文化阵地、建置一批家风家训主题活动、共建一个文明示范村居、构建一个新型党群干群关系、创建一个工作品牌等。并对“十二个建”每项任务进行具体量化,落实责任单位,确保各项建设任务内容不虚、均有所指,比如明确每个村居脱贫致富典型不得少于3个、扶贫攻坚标语不得少于10条、志愿服务活动不得少于5次等等。

二、强化示范引领,确保“精神扶贫”主题不偏

该县在开展“精神扶贫”中,注重地域特色,始终紧扣扶贫主题,牢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突出舆论宣传引导、脱贫典型带动、村民组织自治和培育新型农民等重点举措,着力激发贫困群众脱贫意愿,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能力,取得初步实效。比如该县清溪场镇凉水村,组建由“花灯名嘴”、基层宣传员等组成的宣讲队伍,以花灯调、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扶贫攻坚政策,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消除安于现状、消极无为等自卑心理,弘扬勤劳勤俭、追求奋进等精神,增强摆脱贫困、战胜贫困的勇气,13户条件较好的建卡贫困户主动放弃吃救济。又如涌洞乡楠木村,1户群众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当地政府通过这个典型,引导群众摒弃“安守田园、小农本位”思想,学习乡村旅游经验管理,带动28户(其中6户贫困户)农户吃上旅游饭,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再如梅江镇民族村针对群众叫苦不堪的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问题,订立村规民约,今年1—9月劝导制止群众操办“无事酒席”10起,办酒席次数由去年同期的18起减少为8起,减轻了扶贫群众负担。

三、强化督查考核,确保“精神扶贫”不走过场

该县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扶贫攻坚整体规划,实行党政一把手责任制,“精神面貌大改观”作为扶贫攻坚“四大改变”总体目标之一写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意见》,逐级明确责任,层层落实任务。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逢会必讲扶贫攻坚,每讲扶贫攻坚必讲“精神扶贫”,确保“精神扶贫”高位推动。出台《扶贫攻坚“三比三看”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比作风、看谁的作风更硬”“比方法、看谁的办法管用”“比业绩、看谁的实绩突出”为主要内容的评比活动。县委、县政府定期召开“精神扶贫”现场会议,学经验、找差距、补短板。扶贫攻坚工作督导组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街道)、县级相关部门“精神扶贫”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通报,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强化考核问责,以“精神扶贫”为重点,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全县宣传思想工作重点,按部门14分、乡镇18分的考核分纳入年终考核,“精神扶贫”实行“一票否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