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产传说(75)| 开州三绝:百年工艺水竹凉席

25.06.2017  22:33

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火炉重庆,夏天怎么都离不开一床凉席。麻将凉席、牛皮凉席,现在的凉席已经做出了各种新花样;但是在开州区的一个小镇上,那里的人还坚持编织最初的凉席。

不过,这个凉席可不简单:创始于清朝乾隆年间;国庆十周年时,这种凉席曾送北京参加献礼展出,后又被评为全国六大名凉席之一。上世纪六十年代,曾被作为国礼馈赠友邦。

水竹凉席,12道工序,全部手工制作;光是“编织”这道工序,一个熟手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也需要三天多时间才能编好一床凉席。

水竹凉席是开州三绝之一。是以号称水竹之乡的映阳沟盛产的水竹为原料,经破竹、刮青、备蔑、过匀刀和进行物化处理后,纯手工精心编织而成。

水竹必须是生长在四五百公尺海拔以上的才好。因为水竹生长缓慢,三五年才能长成一根合格可用的水竹,而一床席子需要 10到20根水竹。水竹比慈竹更柔韧,且水竹可入药,所以编织出的凉席有保健功效。

编好的凉席亮如金、韧如丝,寿命可以达到十五至二十年。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凉席会自然产生色变,由黄变红,最后呈现迷人的红棕色,质感也越发细腻柔软。

开州水竹凉席作为全国六大名席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蜚声海外,它被当做赠送友邦礼品,并作为工艺品参加国外展销。一位叫邹邵文的开州人特意为工艺凉席写了一首诗:“砍划刮蒸编,席工攀技巅。提花仙女撒,织犬猎人牵。夸父追日壮,嫦娥奔月妍。柔软能折叠,凉爽尽催眠。

开州‘三合水竹凉席传统制作技艺’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水竹凉席亦是‘开州特色旅游文化商品’之一。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廖洋益  洪志昳 陈永松

原标题:重庆老手艺:开州水竹凉席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