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za开”“撇脱”……这些重庆方言原来都是古话

01.04.2017  00:01

  “跐一下”、“菢鸡母”......在很多人眼里,这些都是土得掉渣的重庆方言。其实不然,它们好多都是宋元时期的古话。不信你看,“菢鸡母”这个菢字,典故就出在宋代。

1、“跐”

重庆人说“跐”,不是说ci,读zi。看起来稍显复杂的字,丢在时光中也不甚可惜。但在文言文中偶尔会有这个字冒出来,它的解释就是踏的意思,脚踩着前后摩擦,引申为搓擦。譬如有一句古文:“虽有雄虺之九首,将抗足而跐之。”出自左思《吴都赋》。

2、“告”

重庆人管“尝试”叫“告”,比如,重庆话里的“你打球不如我,不信我们告一盘”。它可不是重庆人的祖先随便叫的,它有一个光明正大,堂堂皇皇的出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琴瑟不较,不能成其五音”,较者,校量也。校验乐器必须边校验边试,所以引申出“尝试”的意思。此外,虽然现代汉语中,“较”“校”“告”三字读音不同,但在古汉语里,读音却是相同的。

3、“冰凊”

当然,重庆方言里还有不少用法,在汉语词典里也可以查到。比如说,重庆人讲水很冰凉,一般说“冰凊(qing,也作冰浸)”,这个凊字,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里的解释也的确是凉的意思。

4、“菢(bao)”鸡母

当然,重庆方言里还有不少用法,在汉语词典里也可以查到。比如说,重庆人讲水很冰凉,一般说“冰凊(qing,也作冰浸)”,这个凊字,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里的解释也的确是凉的意思。

5、“坌(ben)”

坌在重庆话里有蘸、沾等意思。明代人李实《蜀语》云:“和物曰捹”。

6、“跍(ku)”

跍是蹲的意思,《汉语大字典》引《戏曲剧本选集》中“手扒栏杆过桥嘴,但见乌鸦跍几堆。”《集韵》中:“跍,空胡切,蹲貌。”

7、“哈(ha)”

“哈”表示愚笨。《西游记》第20回:“行者道:‘老儿,莫说哈话,我们出家人不走回头路!”。

8、“奓(za)”

宋代韵书《广韵》说:“奓,张也。”读zhà,今重庆方言读zā。

原标题:“嘴巴za开”“撇脱”……这些重庆方言原来都是古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