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避暑引返乡创业 綦江增千家“农家乐”

20.06.2015  12:29

  

  去年,在外打工多年的穆仕兰和丈夫一起回到綦江区吹角村田坝组开起农家乐。现在7月至10月的旺季,小两口每天能接待六七十人吃饭、二三十人住宿,月收入抵得上出门打工一个季度的收入。

  昔日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成了今天的休闲热土。19日,记者在綦江区部分镇街采访时发现,随着近年来该区高山避暑经济的升温,不少农民返乡开办农家乐,近三年全区就新增了上千家农家乐。

  綦江区打通镇吹角村海拔近1000米,几年前还是个市级贫困村,最高峰时全村一半的人口外出务工。近年来,尽管村里发展起木瓜、任豆树、紫薇等经济作物,但4000名村民中,仍有两千多人在外务工。

  “我们属于高寒山区,原来姑娘不愿意嫁上来。”村主任王启刚说。没想到现在高山反倒成了“优势”,每到炎热的夏天,总能吸引到綦江甚至重庆的客人前来避暑。

  去年,在广东、江苏等地打工多年的穆仕兰和丈夫一起回到吹角村田坝组开起农家乐。除了为赏花、避暑的游客提供吃住外,还增设鱼塘供大家垂钓。现在7月至10月的旺季,小两口每天能接待六七十人吃饭、二三十人住宿,月收入抵得上出门打工一个季度的收入。

  王启刚说,现在农家乐发展起来了,全村有近千民村民又“反迁”回来,发展乡村旅游,去年全村新增13家农家乐。而据记者了解,打通镇去年增加50家农家乐,全镇农家乐总数达到两百多家。

  而在避暑经济发展较好的郭扶镇,更是引发了返乡热潮,形成多处“农家乐一条街”。团结村村民娄建,在外打工10多年。2013年,他家的房子因地质滑坡要搬迁,他就顺势搬到公路边的“农民团结新村”,建起有13间客房的新房子。经过去年一年的试营业后,今年还没入夏,他就接到了20多个床位的预订。“收入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还可以照顾家庭。”娄建说。现在,沿公路而建的农民团结新村已成“农家乐”一条街,21户人家全是近两年从务工地返乡发展旅游的。

  据綦江区旅游局统计,近3年来,随着该区避暑经济的不断升温,全区新增的农家乐超过1000家,预计今年仍将有大幅增长。

  选稿编辑:陈春香

  链接: http://cq.qq.com/a/20150620/006383.htm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