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慧(1987年高考):难忘爸爸守在考场外的情景

06.06.2017  18:10

 

张礼慧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大一时留影。受访者供图 

人物

张礼慧,著名女高音歌唱家,1987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歌剧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重庆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现在,家长送考已经很普遍了,但在我高考那会还是少见的,我爸爸事先也没给我讲。想起他等在考场外的情形,一辈子难忘!”张礼慧说,30年前那场高考,爸爸的眼神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1987年夏天,21岁的张礼慧在建设集团下属建锋厂六分厂从事摩托车后轮校对工作,“校对好了轮胎开起来才平衡,不会到处甩动。我从1984年底进厂就一直干这个,慢慢就熟练了,甚至能30个轮胎一码左右手同时开工,这段辛苦的经历锻炼了身体和毅力,对考取音乐学院影响很大。

工作之余的张礼慧,在工厂文艺活动中如鱼得水。她是兵工厂宣传队的活跃分子,唱歌跳舞样样在行。在同事眼里,她是爱岗敬业多才多艺的青年女工,但她对于音乐的追求却一刻也没放下过。

我从小就爱唱歌,一直梦想成为一名专业演员。”张礼慧说,即使工作辛苦,她仍坚持看书学习,“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复习功课,周末去重庆市艺术馆跟陈光远老师学唱歌。”就这样,张礼慧一点点向梦想前进。

1987年,时机成熟了。专业考试没费力气就合格了,接下来几个月张礼慧全力以赴冲刺文化课。她的语文成绩很好,数学是弱项,但最终还是过了录取线,成为中国音乐学院歌剧系87级学生。

回想起来,当时考试的条件也算艰苦,但整个过程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爸爸等在考场外的眼神。

第一天考完出考场时,张礼慧万万没想到,爸爸居然站在考场外等她。“当时不流行送考,他事先也没有给我讲。因为感觉数学没考好,看到爸爸关切的眼神,心里百感交集,但什么也没说。他手上摇着蒲扇,我们从育才中学走回家,见我不想说话,他也不问我什么,只是默默地陪我走回家,我的眼泪在眼里打转。现在爸爸不在了,但记忆好像都还定格在那个夏天,挥之不去。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赵欣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