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区“傻帽”护士张龙梅 用爱撑起血透患者一片天

27.05.2015  19:02

巴南区“傻帽”护士张龙梅

用爱撑起血透患者一片天

 

“传统文化有很多人生哲理,能让他们感悟人生进与退的真谛,能抚慰他们脆弱的心灵。”近日,一位护士和七八位血透患者聚在李家沱街道典雅麒龙小区摆龙门阵。

这位“不务正业”的护士叫张龙梅,今年41岁,先后在水轮机厂职工医院、市第七人民医院、区人民医院工作。在20年的护理生涯中,张龙梅还做了很多“不务正业”的事,在旁观者看来是“傻”,在病人眼中却是雪中送炭的“真”。

“你们多活一天,我就觉得值”

今年4月中旬,血透患者夏应容因人造血管狭窄到重医住院。出院时,当夏应容听说需要缴住院费一万多元钱时,眼泪唰地流了下来。原来在今年春节前,夏应容的老公有好几个月的工钱没拿到,还在工地上受了伤。一直靠家里人打工支撑高昂血透费用的她,真是无力缴付这笔住院费。

“没有她的帮助,我出不了院!”在绝望之际,夏应容情不自禁地拨通了张龙梅的电话,“当时只是想听听她的声音,希望她能给我一点点力量。没想到她当天下班后就来看我,当她知道我没钱出院时,她又主动借了5000元钱给我。”

徐宪华是张龙梅长期资助的另一个血透患者。几年前,徐宪华患尿毒症后生意急转直下,几年没有进账,儿子又摔成股骨粉粹性骨折,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在绝境面前,徐宪华一度想到轻生。两年前,张龙梅了解情况后,先后借出和资助她的财物达四五万元。至今,张龙梅每月还资助徐宪华500元钱。

张龙梅是个普通护士,老公黄辉东是水轮机厂职工,家境并不富裕。在生活中,张龙梅很节俭,中午都是从家里带饭,或吃五六元的面条、米粉、稀饭凉面凑合。但是,她对绝境中的病人却很大方。据统计,从2009年以来,她先后借给患者的钱超过10万元。为了不给患者增添压力,她每次借钱都会说:“这些钱我借出就没想收回,只要你们多活一天,我就觉得值。”

“作为护士有责任为病人的康复去努力”

张龙梅给血透患者的不仅仅是钱,还有血。刘朝生,是张龙梅在市第七人民医院的一个尿毒症患者。2012年,家庭拮据的刘朝生不堪重负,一段时间放弃了透析的治疗。放弃透析后不久,刘朝生在复查时查出血色素仅有4.8。这样的身体情况,他必须在输血后才能做血透。

当时,医院里血源紧张,亲人中可以马上输血给他的竟只有他儿子。可天不遂人愿,他儿子在这关键时刻却被查出血脂过高不宜献血。张龙梅得知情况后,毅然伸出了她的胳膊,用她的血去救眼前这个素昧平生的患者,并说服了自己的侄女一起献血。救命的血液,将刘朝生从死神的镰刀下救回,让他的血透治疗得以延续。

得知此事后,刘朝生及其家人们十分感动,想给张龙梅红包以表感谢,但被张龙梅婉言拒绝了。“我不是为了感谢我才去帮他的,我觉得我作为一名护士,有责任为自己病人的身体康复去努力!” 张龙梅说。

“人生的价值在于你为社会付出了多少”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多少金钱,而在于你帮助过多少人为社会付出了多少。”这句话,是她和儿子共勉的座右铭,是她将做好事进行到底的誓言。

于是,张龙梅将做好事由院内延伸院外。她是区婚姻登记处的巾帼志愿者,经过她心理疏导和劝和的夫妻有几十对;她还经常参加“阳光520”和“慈济重庆志工”的公益活动,许多社区和敬老院留下她的身影。

如今,这份大爱有了更多的传递者。在她的影响下,张龙梅的家人个个是热心肠。今年3月23日,空巢老人傅大姐在医院做完血透后回家,出现了头昏和耳鸣的症状,不能动弹。张龙梅下班后连忙赶到她家,为她做饭、端药递水、喂饭,一直到晚上9点钟才回家。不料次日凌晨,傅大姐病情加重,无奈之下,又拨通了张龙梅电话求救。张龙梅夫妻俩二话没说,急忙赶到傅大姐家将人送到了医院,并陪伴到天亮才回家上班。

在她的影响下,张龙梅的老公、姐夫、表妹、侄女经常在血源紧张时为血透患者献血。“老公、姐夫、弟弟、表妹、侄女,都是她的血库!” 张龙梅同事如是说。

陈淑兰患有尿毒症后,一度想用自杀方式走完自己的人生。在张龙梅的劝导下,陈淑兰的心态变好了,积极配合治疗。不但如此,在张龙梅的影响下,陈淑兰还经常跟着她去慰问孤寡老人、关心留守儿童、到病友家里帮忙,将积极乐观的正能量传递给了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