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神州行:没有足球场照样踢得欢——重庆彭水因陋就简开展乡村校园足球

16.07.2015  17:19

彭水走马乡保兴村校学生在学校操场踢球。(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唐琪 胡航宇
      在这里,一片平地就是奢侈品。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是国家级贫困县。从重庆市区驱车前往彭水,一路是山、桥和隧道。人们用“七山二水一平方”来形容彭水的地貌,说的就是这里平地难求。
      县城城区尚且如此,在广大的山村地区,情况可想而知。一所山村小学开展足球活动没几天,就有一个球被学生一脚踢出了迷你操场,转眼间滚下山、顺着江水流走了。大伙儿是又好笑又心疼。
      缺的何止是场地?校园足球需要的资金、师资等条件,这里样样都缺。城市里开展校园足球遇到的困难,到了这里都成倍地放大。
      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彭水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以乡村小学为基本单位,把校园足球开展起来了。
      专为村校孩子办的足球赛
      5月22日,一场5人制足球赛正在重庆市彭水县汉葭中学校举行,小运动员们虽然团队配合还不太默契,球经常传空,但带球过人、射门等动作都踢得有模有样。几分钟下来,个个头发都被汗水湿透了。
      这是彭水县第一届村校学生男子足球赛,来自全县17所村校的204名小运动员参赛,首场对决的是联合石柱村校和鹿鸣马金村校。这些村校的男孩大多是两三个月前才第一次接触足球,如今他们已经可以代表自己的学校,到县城参加比赛。
      鹿鸣向家村小学生张红兵,在开幕式上作为运动员代表上台宣誓。今年读五年级的他,身高只有1.35米,人长得又黑又瘦,胳膊细得用一只手就能握住。但小家伙说起话来中气十足:“我是踢后卫的,我觉得我踢球得行(厉害)!
      张红兵的母亲去世了,父亲是农民,平时忙着干活很少有空陪他玩。小小年纪的他什么农活都会干,“割猪草很得行”。他说,除了学习和干活,自己最喜欢踢足球,现在一次能颠三十几个球了。
      以村校为单位开展校园足球并集中在县城举办球赛,这在全国并不多见。该县教育督导室专职督学周勇说:“简单说来,就是想让村校留守儿童和城里孩子一样,有机会参与校园足球。为村校兴趣浓厚、有一定足球天赋和特长的留守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记者了解到,本届球赛分为4个小组、2个阶段进行,首轮实行分组单循环形式,第二阶段采用交叉淘汰赛,比赛为期3天共40场赛事。与成人足球赛不同的是,本次赛制略显迷你。比赛采用5人制的足球场,使用4号足球,采用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小足球竞赛规则。
      把因地制宜发挥到极致
      彭水县共有村校(教学点)74个,学生5000余人。以村校为基本单位开展校园足球,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
      村校往往占地面积狭小,连像样的操场都没有,更别说足球场。于是,今年县里陆续为17所学校添置了可移动草坪,上足球课的时候铺在操场上,不用的时候就卷起来。这样孩子们就不用在旱地上踢球了。
      有了场地,还需要踢球的基本设施。足球还好办,但很多学校没有足够的经费置办标准球门。村校教师们就利用当地盛产的楠竹、葛藤、彬木,甚至不锈钢,亲手制作简易球门,或是用水泥砖自制简易足球墙,给学生练习脚法。
      很多村校建在山上,学生一使劲,足球就有可能飞下山。很多学校又想办法,购买简易的线织网,把球场围起来,让学生可以安心踢球。
      平安镇楼房村小的球门就是教师们到镇上借来工具、用彬木自制的。这个小小的山间小学有8名教师、135名学生。因为场地有限,平时篮球场和足球场是共用的,上足球课的时候把球门搬过来,上篮球课的时候就把球门搬开。
      楼房村小开展校园足球有大半年了,三到六年级的学生都可参与,每周有足球课,每天下午还有1个多小时的自由踢球时间。
      可这还远远不能满足孩子们踢球的愿望。很多男生为了踢球,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甚至一个小时来学校。要知道,他们中有些人上学需要步行一两个小时,为了踢球天不亮就出门了。
      教英语的曾谋庆老师每天6点出头就到学校了,到校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办公室的门,让早到的孩子可以进来拿足球玩。他说,以前学生们只在课本上、电视上看过足球,从未接触过,所以现在有了足球很兴奋,一到休息时间就想玩,“好多学生跟我说,踢了球以后精神好,上课都更有精神了,真的很喜欢”。
      记者和几个四五年级的男生聊天,一说踢球,每个人脸上都露出兴奋的神色:“喜欢!我们学校有个廖建红,力气大、射得准,他到县上比赛去了!”不过,当提到世界杯、梅西、c罗时,这些刚接触足球不到半年的孩子们却显得有些茫然。
      县级统筹圆村校孩子足球梦
      “在彭水,连县城的中心校都很难保证专业的足球老师和标准的设施设备,没有县级统筹的话,真的很难开展。”彭水县副县长邹迟说,“但是村一级的学生也渴望接触足球,感受足球的快乐,我们就想,不能忽略这些孩子的足球梦。
      在本学期开学,彭水县教委启动了“村完小足球送教下乡”活动,利用仅有的9名足球专项教师,为每个中心校、完小培训一名体育教师,然后二级培训村校老师,掌握基本的足球知识和教学方法、训练技能。其中,教委抽调6名足球专项教师,对全县31所村完小进行了足球基础知识、技法的训练。
      彭水一中的体育教师李靖是本次村校球赛的18名裁判之一,在赛前一个月他参加了县里给裁判开展的集中培训,“平时给教工比赛当过裁判,这次培训主要是学习5人制的比赛规则”。
      在推广村校足球教育过程中,彭水坚持分类普及,因材推广。针对只有一到三年级的学校,着重开设理论课,普及足球运动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功推广;针对四年级以上的学生,除了理论推广外,还会尝试简单的技能普及。
      “我们还专门开发了通俗易懂的末端校园足球校本教材,每周最少用一课时体育课来普及足球知识。”县人民政府教育专职督学周勇表示,目前,该县共有9名足球专项教师,并对16所村校进行了草坪铺设。
      普及与提高结合,课堂与赛场并重,坚持惠及全体学生,是彭水开展校园足球的理念。“大力推进末端校园足球,其意义并非是为了培养未来的足球明星,而是希望借助足球这个载体,让大山里的孩子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为他们的足球梦想插上翅膀。”彭水县教委主任蒋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