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产传说(156)丨彭水太子豆花:唐朝太子流放重庆时的发明
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8月8日,全市区县“晒文化 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将隆重推介彭水。今天,我们去彭水感受一道美食——太子豆花。
“豆花不见豆,吃鸡不见鸡”,说的是一道美味佳肴。相传是唐朝皇太子李承乾流放彭水县郁山镇时发明的一道菜。这道菜就是鸡豆花,也叫太子豆花。
霍朝霞是地地道道的郁山妹子,因为在家排行老二,勤劳能干的她便在彭水县城开了一家名叫“霍二姐私房菜”的饭馆,主打菜就是鸡豆花。霍朝霞说,鸡豆花的制作工艺复杂,用料考究。
首先选用的必须是土鸡,而且只用鸡胸脯肉,其它的材料则用来熬汤。霍朝霞说,待鸡胸脯肉剁成肉酱后,加入红薯粉进行搅拌,待成泥状后再加入充分搅拌后的鸡蛋清进行再搅拌。别小瞧搅拌这个活儿,就是蛋清就需要人工搅拌一个多小时,使其在盆里能插稳一根筷子。在主料的准备过程中,鸡肉熬制的高汤也已沸腾。这时,只要将搅拌好的原料加上少量的辅料,倒入沸腾的汤里,瞬间就凝成了豆花状。
相传唐太子李承乾流放到郁山后,终日以泪洗面,茶饭不思。随身丫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天,这个丫鬟在制作做鸡肉丸子时因为走神,将蛋清调成了泡沫状。剁鸡脯肉时,又将鸡肉剁成了肉酱。于是,丫鬟将错就错,把蛋清和鸡肉混合在一起,并将它们倒入鸡汤里。太子吃后觉得非常美味,也非常推崇这道菜。
从此,“太子豆花”这道美食便在郁山镇传播至今。经过1300年的匠心调制,因其清淡醇厚的口味,复杂考究的工艺,鸡豆花曾登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台。
8月8日 一起走进彭水
世界苗乡 养心彭水
郁山摩围育盐丹,九黎阿依似画廊。彭水,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处武陵山区腹地,居乌江下游,自汉初置县2000余年,历为道、州、县三级治所地。这里孕育了先秦时期的“盐丹文化”、唐宋时期的“黔中文化”、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这里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北宋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在此留下诸多墨宝和诗词作品。彭水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拥有全国最大的苗族传统建筑群——蚩尤九黎城。这里自然生态优美,峡谷奇险纵横、溶洞千姿百态、山川秀美怡人。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70万勤劳聪慧的苗乡儿女,正在用“民族、生态、文化”编织着彭水人的梦想,全力打造“世界苗乡•养心彭水”。
原标题:彭水太子豆花:留传千年的美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