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万盛走出的温州渝商带头人

07.09.2015  00:26

徐雪:万盛走出的温州渝商带头人

 

温州,一个孕育“东方犹太人”的传奇城市,一个“每寸土地上都有铜板在跳动,每根发丝上都有商业思维在跃动”的全民创业之都。在那里,有一个来自重庆万盛的女人,靠着顽强打拼站稳了脚跟,更成为温州渝商的“带头大姐”。

她,就是浙江温州市重庆商会会长、被称为“从温州人手里赚钱”的徐雪。

 

一袋耗儿鱼带来的改变

徐雪出生在万盛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七人,她排行老五,人称“五妹”。那时家里穷,许多年里她连一套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兄弟姊妹们读书用的钱,多半是家里养的几头肥猪和母鸡下的蛋换来的。

1983年,高中毕业的她不得不辍学,开始挣钱养家、供哥哥上大学。

几年后,徐雪从场镇的水产摊上发现了机会:卖水产的摊点生意特别好,摆摊的个体户虽说不受人待见,但一个月下来能挣100多元,这相当于一个工人好几个月的工资。她动了心,有机会便主动上前跟人家套近乎,得知周边市场上的水产都来自“城里”的大阳沟水产市场,很快下定决心也要试一试。

没多久,她带上从朋友那借来的几十元,一路辗转来到大阳沟水产市场,购进了50多斤冰冻耗儿鱼,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搬上回程的火车。因为害怕别人笑话自己“倒买倒卖”,悄悄将装鱼的麻袋藏在座位底下,还特意用腿挡住。

哪知天气热,原本裹着耗儿鱼的冰块一点点融化,污水横流,浓重的鱼腥味很快在车厢里弥漫开来。这下子纸包不住火了,列车员狠狠地训斥了徐雪一顿:“你一个小姑娘家,干什么不好,非要当个体户?”满心委屈的徐雪差一点当场落泪。

然而这袋耗儿鱼转售一空后,徐雪一算账,发现赚了好几十元。“当个体户有什么不好?我就是要当个体户,赚大钱后看哪个还好意思笑话我!”个性倔强的她就这样下定了“从商”的决心。

初“下海”那段时间,徐雪当过裁缝、摆过地摊。因为用心,每一件事情她似乎都比别人做得好:仅学了一个月裁缝技术,就能独立“操刀”了;摆摊卖衣服,生意也比别人好。

1989年,不顾家人的反对,一直从温州进货做服装生意的徐雪决定前往温州打工。

那时候徐雪还很年轻,她的梦想很单纯:“就是想去温州看看,为什么温州人做生意这么厉害?难道温州遍地都是黄金?”

 

一次失败让她备受刺激

初到温州,举目无亲,徐雪只能在一家机械厂当小工。工厂离温州市区有点远,中间还隔着一条河。

“有时候站在厂门口眺望温州市区,眼中一片繁华,再看看周遭荒凉的工业区,总有‘一河之隔、两个天地’的感慨。当时我就暗暗发誓,有机会一定要到江对面的世界去闯荡一番。”徐雪回忆。

徐雪后来的亲身经历证明,成功往往取决于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机遇的眼睛。

一天,一位工友无意中说起,她亲戚开办的一家职业介绍所正缺人手。徐雪意识到机会来了,立马毛遂自荐,如愿得到了那份工作。

职介所向求职者收费的标准是:每次登记介绍费5元,经介绍求职成功后再收取100元。

半年后她已经摸清门道,只要经常到工业区各家工厂门口转悠,记下他们有哪些空缺职位就行。那几年工厂大量需要工人,招工信息很容易弄到。就这样,她辞职开办了一家自己的职业中介所,租一个小门面、摆上一张木桌,生意开张了,还顺带做房屋中介的生意。

徐雪的中介所生意不错,有时候一个月能挣1万多元。到1992年,她已赚了十几万元。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徐雪意识到了自己距离真正的成功还很遥远。

在一次房屋买卖过程中,买卖双方最终撇下徐雪私下进行了交易,事后还一起嘲笑徐雪,“你一个外地人,还想赚温州人的钱?”

这种事情在中介行业其实并不少见,但作为外地人,徐雪备受刺激。回家大哭一场之后,她明白了,只有努力把生意做得更大,别人才不能小看自己。

“在温州站稳脚跟、温州人的钱我照样赚”,成为重庆妹子徐雪那时候最大的梦想。

 

一位业内公认的 火锅女皇

一段时间后,徐雪想到了开餐馆,于是和朋友在温州市区民航路合作开了一家经营温州菜的大排档。

开业半年,餐馆亏了20来万元,最后关门了事。“菜品没特色”“竞争没优势”,徐雪苦思冥想好几天,终于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不转向特色鲜明的重庆火锅呢?减少麻辣调料,加入海鲜菜品,注重菜品摆盘……在费尽心思对重庆火锅进行“温州化”改良后,徐雪的“川妹”火锅店顺利开张了,那是温州第一家重庆火锅店。

火锅店生意好得出奇,天天客满,月营业额很快超过10万元。“川妹”火锅在温州一炮打响。

“川妹”火锅随后在温州不断扩张,如今已拥有众多分店,徐雪成为温州餐饮业公认的“火锅女皇”。

前些年,徐雪又开始涉足房地产、玉石加工、五金电器等多个行业。她时常说的一句话是,“不要害怕失败,我就是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很多人眼中,徐雪已经成功,已经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但她似乎不这么认为:“在温州,你的脑袋必须一直想能做什么、还能做什么,不断发现机会并抓住机会,这样才能生存下来。”

 

一颗永远抹不掉的 朱砂痣

2007年,温州重庆商会成立,徐雪当之无愧成为首届重庆商会会长。

她认为,“商会是一个平台,会长更多时候是在尽一份责任与义务。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搭建一座重庆商人与浙江尤其是温州商人交流的桥梁,做两地合作作点贡献。”

事实上,近年来,重庆各区县到温州招商引资的日益增多,温州重庆商会几乎成了不挂牌的“重庆驻温州办事处”。只要家乡人找上门来,徐雪总是乐此不疲地帮忙;与此同时,她还无数次带领温州的企业家到重庆考察、寻找投资项目,促成了多个项目落地重庆。

在温州生活20年多后,徐雪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温州话,完全融入了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但是她说:“不管我漂到哪里,故乡永远是一颗抹不掉的‘朱砂痣’。”

这些年来,不管是捐助家乡灾区群众,还是为家乡贫困山区捐建学校、道路,许多爱心活动中都有她的身影,都有这位重庆妹子无私、善良的奉献。

“重庆人和温州人都有一股倔强的精神,吃苦耐劳、重情重义。家乡这些年的变化日新月异,未来重庆会更好,我由衷地感到自豪和骄傲。”徐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