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病者有颗医火的心——记重庆巴南区中医院微型消防站建设

29.01.2016  11:36
   本网讯 重庆巴南区中医院有21位消防员,他们由医院的保安以及部分医生组成。他们在院内巡查、宣传、排查隐患,个个如同一名专业的消防员,唯一的区别在于消防员穿着橙色战斗服,而他们穿的是白大褂。
  一个院长的“第二职业
  2015年12月21日14时40分, 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眼耳鼻喉科里,一瘸一拐走来一名患者。
  “李大夫, 我耳朵一直在鸣叫,麻烦给我看一下。”来人边说边摘掉帽子。
  患者口中的李大夫正是巴南区中医院副院长李鏖。如今,他身上还多了一个头衔:微型消防站站长。2015年12月14日,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微型消防站挂牌,作为站长,安全巡查消防隐患成了他每天必做的工作!
  “对不起,这几天一直在巡查。”李鏖赶紧穿上白大褂,开始为病人诊治。他知道,再等两个小时,他又要带领自己的队员在院内巡查了。
  一番望闻问切,一番推拿按摩,转眼过了半个小时,就在李鏖捣碎中药准备为病人敷药时,一阵警铃声传来,听几个患者说针灸理疗康复科出事了。
  中医院内存放着大量药材,一旦处置不及时,丁点火星就可能火烧连营。李鏖立即丢下病人,说了一声“对不起”,白大褂也没来得及脱,便风风火火地跑出了房间。
  1分钟后,李鏖出现在针灸理疗康复科,同时微型消防站值班队员扛着灭火器也奔到了现场。他们并未发现明火,只是看到病房内烟雾缭绕。一番询问才知道原来是一间病房内4名患者同时在进行艾灸治疗,产生的大量浓烟触动了烟感报警器。李鏖二话不说,赶紧推开窗户,打开排风扇,一场虚惊。
  “这样不行啊,经常误报,不但影响病人,也会让院内的工作人员精神紧张。往后,同一间病房若使用艾灸和拔罐,必须错开使用,避免烟雾聚集。
  尽管是一场“误会”,但患者们还要为医生们点赞,“医院内有小型消防站,每个医务人员都能处置初起火灾,我们患者心里也踏实多了!
  医院只要哪里冒烟、哪里有隐患,哪里就会看到穿白大褂的李鏖和他的消防队员们。微型消防站的副站长易乐乐说,巴南区中医院有21位消防队员,他们由医院的保安以及部分医生组成。他们在院内巡查、宣传、排查隐患,个个都如同一名专业的消防员,唯一的区别在于消防员穿着橙色战斗服,而他们穿的是白大褂。
  2015年12月31日深夜12时19分。李鏖正在院内值班,一股胶臭味飘来。他从办公室窗户向外打探,原来在医院的后门出口处,一工地旁的垃圾堆正燃着熊熊大火,若不及时扑灭,大火随时会引燃旁边的楼房。
  他立即电话通知微型消防站的值班人员,自己也拿起办公室的灭火器赶赴现场,经过15分钟的合力扑救,垃圾堆上的火终于被扑灭。
  中医院的微型消防站这么英勇,有什么秘籍呢?
  有“正规军”也有“民兵
  2016年1月11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巴南区龙洲湾街道的巴南区中医院微型消防站,对医院中的微型消防站进行采访了解。
  在副院长办公室,我们没有找到李鏖。易乐乐说,李鏖又“不务正业”了。记者看到他在门诊部给患者挨个发放消防安全宣传单,口中还不停地提醒进入医院的人员要注意防火,别吸烟。
  “微型消防站虽小但器材却很齐全。”易乐乐说。
  这个微型消防站位于中医院住院楼负一楼。“知道为何消防站设在这里吗?这附近有氧气库房、医院发电机房,都是医院的重点看护对象,一旦发生意外,可以第一时间保证救援人员和灭火器材到位!”李鏖严肃地说。
  这个微型消防站占地仅40平方米,站虽然小,却是一个专业消防队站点,这个站点集防火、灭火和处置突发事件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实行24小时全天候执勤。消防站内的宣传栏正对着一排监控器,屏幕上分别实时滚动播放着院内消防通道等位置的画面,一旦发生火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会向消防监控室发出警报,在值班室的消防员将迅速拿取消防器材赶往火灾现场进行处置。
  靠墙就是消防器材摆放点,消防战斗服、消防水桶、干粉式灭火器等23类消防装备存在大立柜里。
  李鏖说:“微型消防站虽然小,但作为城市最小灭火单元,其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医院属于二级甲等中医院,房屋建筑面积21585平方米,住院部有467张床位,日人流量近3000人次。这样的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可不是闹着玩的,况且住院的不少患者都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疏散困难,所以第一时间将火险排除至关重要,这些看似简单的装备却能第一时间灭火。
  除了硬件设施的到位,李鏖一直紧盯着手下的“”。这些消防员岗前都要经过基础培训和考核,每年还要
定期到区公安消防支队进行系统集中培训。目前,这些消防员们灭火的技能基本上与正规消防员相差无几。这些消防队员除了灭火,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找茬”,每天,这些队员要对医院内外的道路、消防安全设施等进行针对性巡查,做到心中有数,并协助辖区公安消防支队消除安全隐患。
  除了这些“正规军”,医院还有“民兵”。李鏖发现医院里很多患者或家属有吸烟的习惯,而烟头也恰恰是火灾的始作俑者。医院为此在病区内设置了吸烟劝导员,这些劝导员由护士、巡逻保安“兼职”担任。
  记者在中医院里发现设有大、小吸烟区,且在不同显眼位置制作了指示引导牌。这些“民兵”一发现有人掏烟就会像“朝阳群众”一样警觉。记者搞一次“演习”决定试试“民兵”的本事。香烟掏出来叼在嘴里,打火机“”地打着了。瞬间,火被一个护士吹灭了,“先生,吸烟请您到吸烟区吧……
  如今,巴南区中医院里有“正规军”——微型消防站守护,也有“民兵”一线护士的“高度戒备”,中医院的防火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审核人:陈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