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产传说(499) | 彭水酥食:苗家婚宴、走亲访友,必不可少!

24.04.2021  19:25

在彭水,食是苗家有名的美食,是节日和婚宴不可或缺的小吃之一。其中以鞍子酥食最具代表性。在曾经的传统苗家婚宴,客人落座后,先是干盘、荤盘,吃过退盘后才开始上菜。在干盘中,各种形状的酥食就会端上桌,大人小孩都喜欢吃。而且,酥食还作为女方出嫁的陪礼,一同带到男方家。

鞍子酥食的起源虽无详细记载,但一直伴随着苗族人民的生活。除了婚庆,逢年过节,人们也会制作酥食,作为走亲访友的礼物,或作为客人的送礼。

如今,在彭水一些乡镇,仍可看到有人在制作、出售酥食。小小的酥食勾起了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又让这项制作技艺得到了传承。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善感乡水田村2组38岁村民杜小琼,是家里酥食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从记事开始,杜小琼就看着母亲跟着奶奶学做酥食,后来自己也跟着母亲和奶奶学。杜小琼说,她们家酥食制作的历史比较长,保留至今的那块制作酥食的印拓就是见证,听奶奶说这块印拓是祖母那一辈就传下来的,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杜小琼家制作的酥食跟其他人家制作的酥食不一样,她们有着更加特别的巧思,在保持传统制作技艺不变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酥食里面加馅,还有绿豆酥食,让酥食的口感更好,品种丰富起来。

关于酥食的制作技艺,杜小琼总结的是“原材料少,工序复杂”。

杜小琼介绍,酥食的主要原料是优质糯米,糯米清洗干净后,倒入用柴火烧热的大铁锅内用文火炒,一次不能炒太多,否则会熟得不均匀,炒至米粒变熟、微变焦黄即可,不能炒糊;米粒经过文火炒制后,用石磨推碾成面,再“”上1-2天的时间待用;同样用文火把芝麻和花生炒熟,用于制馅;将白糖或者蜂蜜按一定比例兑水加热融化;接着把糖水和炒熟的芝麻按比例加入米面中揉。揉搓米面很关键,揉干了,做成的酥食容易散,揉稀了,则凝不成形状,必须得干湿恰当,摸起来要有软绵绵的感觉。

另外,把炒熟的芝麻和花生放进石磨里碾细捏成团,这就是酥食的馅。

酥食的各种形状是在印拓上拓印的。一段长约40厘米的木方,一面被挖成多种不同形状的图案,有花鸟、动植物等。另一面则全部被挖成圆形,唯一不同的是底部的图案,这便是木制印拓。

把揉好的米面撒到印拓底部,然后加馅,再放入米面,用筷子擀平,再用碗沿磨光滑。拓印成形后还不算完工,得用圆木棒轻轻敲打拓印的四周,敲打至可以把拓印好的成形酥食倒在竹筛上,然后就会看到花鸟、植物、人物等图案在酥食上呈现出来,栩栩如生,非常漂亮。

蒸酥食的环节,控制好温度和火候是关键。用中火蒸1分钟左右,酥食便可出锅了,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让人垂涎。待晾干以后就可以包装封存,以便食用。至此,酥食制作算是大功告成。

当然,酥食要趁热吃才巴适。拿起一块酥食,一股米香扑面而来,放进嘴里,轻轻咬动,绵软、香甜挑动你的味蕾,回味悠长,你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第二块……

来源:彭水快报、苗乡东篱田园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