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92岁志愿军老兵走了 遗体捐给军医大学

01.11.2021  16:01

92岁的何步位走了。这位老人生前做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决定: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军医大学做科学研究——他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

生,誓死保家卫国。死,也要为国家做点贡献!”这个多年带着军人气质的农村老人言出必行,他生前常说的心愿,如今实现了。10月31日,他去世后,遗体捐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战场上多次负伤 很少提及曾经的功勋

何步位是丰都县崇兴乡先锋村人,大半辈子在田间务农,默默无闻。

何步位1953年1月参军,1953年3月入朝,时任工程兵舟桥第十四团三营八连战士。当时,为避开敌机轰炸,他们夜间行军近百里,白天就躲在草丛或树林里。到达朝鲜后,何步位所在连队除了作战,还负责运输、营建、挖战壕等任务。

在一次战斗中,一枚炮弹落在他身边,胳膊上的骨头都被炸了出来。回到驻地,何步位被告知不能再扛重机枪,需要休整很长一段时间。然而,刚强又倔强的何步位缠着纱布,很快又投入到挖战壕的任务中。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何步位的左眼、肩膀、左手等先后受伤,并落下残疾,立过三等功。从朝鲜回国后,他在湖南军区担任训练营学员班长,多次被评为优秀。1956年12月入党。

退伍后,何步位回到了农村老家,多年来一直务农,种庄稼、喂猪、喂牛,很少提及自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功绩,甚至连残疾证都没有申请。

在战场上,我是一名重机枪手,我打起敌人可狠了!我也总是冲得最快的一个,一心只想把那些敌人打回他们老家去!”何步位只是偶尔会跟儿子何九海说起战斗时的激烈情形,眼中有光。

希望把遗体捐给军医大学

在儿子何九海印象中,爸爸性格刚强,延续了军人作风。去年,在病床上,老人收到了“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他用枯槁的双手一遍遍抚摸着纪念章,用虚弱但坚定的声音再一次哼唱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我死了以后,一定要捐赠遗体。”当老人说出他的心愿后,何九海立即点点头——他知道,爸爸的决定,一旦作出,就不会改变。

重庆市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后简称中心)协调员米智慧记得很清楚:老人还在住院时,便毫不犹豫地填写了遗体捐赠登记志愿表。

生不为利,死不占地。请你们帮我把最后一份为国做贡献的心愿表达出来。”何步位曾这样对米智慧说。他提出,希望能将遗体捐赠给军医大学。“因为我曾经是一名光荣的军人!”于是,中心与陆军军医大学联系,他的遗体将用于医学教学和科研用途。

何老,您放心吧,您的遗愿已经实现了。”11月1日,米智慧也专程来到沙坪坝区安乐堂,送老人最后一程。

老兵纪念碑上又多了一个名字

为什么不落叶归根,把遗体捐出去,以后连个悼念的地方都没有……”在办理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手续后,老家也有一些人表达了不解。

现在还有很多人不了解遗体捐赠,特别是农村地区。但我们希望通过爸爸(捐赠遗体)这件事,让更多人知道,遗体捐献的重大意义。”对于疑问,何九海没有解释太多,只是默默地办理各种手续。

他记得父亲讲过,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父亲身受重伤,伤稍微好了一点,就继续堆战壕,扛沙袋。别人都是两个人扛一筐,而他是一个人扛一筐。其实那个时候,他的肩膀早已磨破了皮,起了泡又破了,肉也裂开,但何步位却笑着说自己有的是力气!

爸爸年轻时,为保家卫国洒热血;在百年后,器官和遗体还能派上用场,为社会做贡献,帮助更多的人,这是他们这一辈人的骄傲。

米智慧介绍说,在璧山福寿园,有一块专门为捐献遗体和器官的老兵们立的纪念碑,上面已经有了44个名字。何步位,将是立碑后第一个新增加上去的名字,供所有人永久地缅怀。

上游新闻记者 纪文伶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