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十二五”期间教育工作亮点纷呈

26.01.2016  21:09

 

一是外部环境宽松,发展势头强劲。县委、县政府 出台一个“决定”,配套两轮“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每年设立400万元教育质量奖,优先将教师医保纳入财政预算;联合国儿基会7个子项目落户忠县,实施成果得到高度评价,代表全国项目县赴英国牛津大学分享实施经验,承办市级现场会、经验交流会10余次。

二是教育投入有力,条件改善明显。 编报实施“全面改薄”五年规划,争取资金3.5亿元,投资8000万元全面建成数字化校园;规划留足城区教育用地93.33万平方米,投资3.6亿元,新、改建校舍超过20万平方米,化解教育债务2.2亿元,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化率超过90%。

三是课程改革深入,质量提升显著。 成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深入实施“1+5”行动计划和体艺科技“2+2”项目,为全国高校输送学生近3万名;培养了以全国道德模范吴林香、五心四好少年张鸿、大运会举重冠军肖鸿宇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

四是作风建设严格,外部形象优化。 深入实施“四个阳光”工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定期开展专项审计、民意调查,推动教育管理规范化;忠县中学陶卫东同志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71人次受到国家、市级表彰,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达到98%,全县食堂改革经验被《人民日报》专题报道。

五是教育公平彰显,人民群众实惠。 新建寄宿制学校33所,城区学生较“十一五”期间增长7200名,解决9000余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问题;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8.85%,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5%;累计发放各类资助资金超过3.9亿元,惠及学生30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