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也能上出艺术范儿——看川美教授如何讲“哲学的时代性”

20.03.2018  18:32
思政课也能上出艺术范儿——看川美教授如何讲“哲学的时代性” - 教育厅
来源: www.cqedu.cn

3月19日,在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师生正在创作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美术作品。记者 卢越 摄

    本报记者 李星婷 
    辩证法、个性与共性……这些词语听上去是不是有些枯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是不是有些同学不爱上?来,一起来看看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如何采用“思政+艺术”的跨界教学方式,将思政课上出艺术范儿。
    用艺术作品阐释哲学观念
    3月19日15:50,在四川美术学院绘画楼第四教室,由该校吴晓春教授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正在进行。
    这门课是全校的必修课,有来自建筑艺术、国画、动画影视、雕塑等10多个专业的80多位学生一起上课。当天的这堂课讲的是“哲学的时代性”,要讲辩证法、个性与共性等概念。
    幻灯片上,吴晓春用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在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作品《天书》举例:“这部作品,体现了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试图与西方美学的对话、交流和思考。
    “后来,徐冰又创作了《新英文书法》。”吴晓春认为,这部作品将26个英文字母用一对一的方式,设计出类似汉字部件的符号,然后按照英文词汇的字母,组合成一个个“方块”英文单词。“这种别开生面的、拿文字作为艺术表现对象的字符艺术,引起世界上广泛的兴趣。
    此时,台下80多个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老师以这些作品为例,阐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及“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哲学道理。
    “思政+艺术”的跨界教学方式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四川美术学院的思政课往往采用“思政+艺术”的跨界教学方式,将思政学习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对学生非常有启发。
    该校思政部主任陈勇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学校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思政课程。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学好这些课程,学校除了将艺术创作与课堂内容结合外,还常常采用实践教学的方式。
    如在学习近现代历史的时候,会让学生去参观红岩村、聂荣臻陈列馆等地方,并进行写生。“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触动,做一些速写或激发创作灵感。”陈勇介绍说,比如学生会用很抽象的表达方式,去描绘老虎凳等刑具,创作小品、话剧,去还原《红岩》中的情节。“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们所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对革命史的理解,会更深入。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川美还开设了《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赏析》《艺术、人生与合同法》《主旋律戏剧舞台设计》等多门选修课。院长庞茂琨亲自开设“立时代之先锋 绘中国之精彩”的讲座,用多元的艺术元素阐释思政教育内容。学校还组织全校师生广泛进行“长征经典战役”“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艺绘新时代 共筑中国梦”等主题创作,让思政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思政教育让我明白了内容和思想是决定一部作品价值的根本因素。只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反映有时代意义的作品,才是好作品。”该校建筑艺术系学生罗祥恺说,这是指导艺术创作的根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