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观察丨急缺急需!重庆如何精准施策解决人才短板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 一座城市能不能成为经济增长极,核心问题就是能不能不断吸引人才流入,并以此带动资本、项目等要素流入,强力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
11月20-21日, 2021重庆英才大会召开,共引进紧缺急需人才3319名。前两届重庆英才大会分别引进紧缺急需优秀人才683名、1821名。按照重庆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到2025年重庆将引进产业急需紧缺高端人才3000名……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究竟哪些人才是重庆“紧缺急需型”人才?
弄清楚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因为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对深处内陆的重庆而言,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资源较为有限,在招才引智上没有必要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 重庆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要始终清晰地认识人才需求缺口究竟在哪里,才能有的放矢、精准施策,从而有效缓解人才短板问题。
▲11月21日,2021重庆英才大会闭幕式举行引进人才代表、引进项目代表签约仪式。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抢占科技领军人才高点
首先要认识到,当前,与国内其他中心城市相比,重庆在科技领军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尚存较大差距,制约了重庆经济增长从“要素成本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特别是在部分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上,重庆还存在不少短板。表面上看,这属于技术问题,但实际上,是基础研究能力没跟上、基础研究水平整体偏弱的问题。
因此 ,重庆要进一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吸引更多国际一流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聚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深耕细作 ,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争取在相关领域取得更大话语权,为重庆大数据智能化、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用好科技领军型人才,能够迅速提升城市的科技创新竞争力,缩小重庆与发达地区的科技差距。这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是抓好人才工作的“牛鼻子”,具有稀缺性,是各地努力争取的重点。近几年,《重庆英才计划实施办法》《重庆市进一步加快博士后事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及引育“塔尖”高层次人才等政策陆续出台,在高科技领军人才引育方面有所突破,但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那么,怎样吸引和用好科技领军型人才呢?
首先是要设计好“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体制机制,靠制度识别人才,靠制度吸引人才,靠制度为科技领军型人才快速成长保驾护航。
同时,在全市范围内继续营造一流的引才用才环境,重点支持一批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对标国际前沿、提升科研水平,在西部科学城(重庆)等重要科创平台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科研装置和科研设施,筑巢引凤吸引人才,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形成科技领军型人才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9月24日,选手在“两江匠才杯”重庆两江新区第二届技能大赛决赛中比拼。张锦辉摄/视觉重庆
夯实数字人才“基本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技术变革方兴未艾。全球范围内经济体系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成为最重要的产业升级方向。
制造业是重庆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以产业创新为突破口,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正加快推进。 数据显示,2020年重庆数字经济规模达6387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25.5%;增速上,数字产业增加值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更是高达21.6%。截至目前,重庆实施3485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105个智能工厂、574个数字化车间;8.7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数字经济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新动能。
但问题也不少:目前,重庆的产业提档升级速度还有待提升,科技研发水平还相对偏低,部分产业结构还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仍有薄弱环节。
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融合型”数字人才是关键。目前,重庆在大数据智能化领域的人才规模超过25万人,但据中国信通院西部分院发布的《重庆市智能产业发展研究报告》,重庆目前的智能产业人才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在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智能人才供给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战略型”“领军型”人才的缺口较大,这直接导致转向“研发驱动”的内生动力不足,夯实数字化人才“基本盘”势在必行。
具体而言, 一是引进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数字化、智能化战新产业企业 ,引领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传统产业转型。 二是苦练内功 ,重点加强对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在相关产业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的高校的扶持力度,以一流学科支撑一流产业发展。 三是引进外脑 ,以各项政策吸引国内外在此方面的人才和研究团队扎根,提升重庆在该领域的研发实力。
▲11月20日,高技能人才发展论坛现场。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培育技能人才队伍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只有集聚起足够的人气,城市经济才能欣欣向荣。当前,受生育率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已跨越“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整体经济发展将逐步从资本稀缺变成劳动力稀缺。
因此,未来城市间的竞争将聚焦在技能型人才流入上。
截至2020年底,重庆共有技能人才387万人,涵盖58个行业、373个职业工种。但与全国情况差不多,重庆技能人才“青黄不接”问题较为严重,年龄和水平梯队建设不够,整体储备的数量和质量都较为欠缺。 这与重庆加快由“制造大市”迈向“制造强市”、打造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目标是不相匹配的。
为此,重庆在招才引智中要注意人才的梯队建设,不仅需要各类领军型人才,对于技能型人才也要做大量工作。据《“巴渝工匠”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规划,到2025年末,重庆计划引进海外高技能专家100名,引进市外高技能领军人才100名,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1000名。同时,重庆还将支持1万人次实现专业技术和高技能职业贯通发展,培养企业新型学徒15万名、预备技师5万名,培养新型高技能人才10万名。
具体而言, 重庆应结合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特征,在高水平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上做好文章,推动技能型人才能力提升 。一是结合本市产业布局特征,依托产业园区布局职业教育基地,追踪企业生产需求,实现职业教育的加速迭代,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二是增加现有高职院校的投入力度,注重应用型、技能技术型人才培养,适当增加专业学位学生人数,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姚树洁系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汪锋系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
原标题:急缺急需!重庆如何精准施策解决人才短板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