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 珙桐?自然博物馆邀您评选镇馆之宝

26.08.2017  19:28

亚洲最完整的大型肉食恐龙、重庆最具代表的鱼化石、我国特有的植物“活化石”……有着悠久历史的重庆自然博物馆,在数十年的时间里,收藏了十余万件标本,随着自然博物馆新馆正式开放,这些标本被更好地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26日,自然博物馆宣布,从即日起,自然博物馆邀请市民投票选出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

△一家三口在上游永川龙的化石前参观

说起重庆自然博物馆,恐龙厅里那些巨大的成群恐龙标本,让不少观众都过目不忘。自然博物馆馆长欧阳辉说,在博物馆收藏的是万余件标本中,以恐龙为代表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西部地区的现生动植物标本,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矿物晶体、晶簇标本等,是重庆自然博物馆的收藏特色。

“对任何一家博物馆来说,都不能缺少'镇馆之宝',那是博物馆的灵魂所在。对观众来说,这些'镇馆之宝'颇具神秘色彩,有着莫大吸引力。”欧阳辉说,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开放已经一年多时间,展出的8000多件标本,惊叹了世界观众。

△市民在江北重庆龙前参观拍摄

这些宝贝,或在国内独一无二,或在国际上具有极高的声望。自然的奇妙伟大、宇宙的神秘深邃,都记录在这些藏品里。因为它们,观众们有幸可以去见识那些峥嵘的岁月,体味远古的壮美风景。

△市民在中华鲟标本前流连

“但是,自然博物馆至今都还没有自己的'镇馆之宝'。”欧阳辉说,经过多方征集意见,自然博物馆整理出馆藏精品33件,由市民们投票和专家评审的方式,共同从中选出10件成为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

从即日起至9月1日24:00,市民可关注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进入投票页面为自己喜爱的藏品投上一票。

相关链接》

它曾是侏罗纪时期的亚洲霸主

从被发现开始,这具在地下埋藏了亿年时光的化石,就抖落了一身的尘埃,重复它昔日的荣光。在亿年之前,它曾经是亚洲的霸主,在亿年之后,它又再次成为了亚洲的“霸主”。它就是出土于永川的上游永川龙,目前亚洲最完整的大型肉食性恐龙之一。

如果你曾被《侏罗纪公园》里的霸王龙吓得目瞪口呆,那是因为你还没有“见识”过上游永川龙的厉害——它活跃在侏罗纪时期,满口巨齿,堪称一台移动的“绞肉机”;它的骨架化石曾多次出国展出,还曾登上香港邮局发行的“中国恐龙”系列邮票……

上游永川龙的大脑袋有近一米长,上有六对大孔,这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顶着这么笨重的脑袋,它又怎能狂奔于林间?

永川龙的头部虽然巨大,但这六对孔却可以有效的降低头部的重量。”欧阳辉说,在这六对大孔中有一对是眼孔,这表明它的视力极佳,其他孔是用于支撑附着于头部用于撕咬和咀嚼的强大肌肉群。“永川龙的尾巴很长,可以在它奔跑时作为平衡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它的前肢很灵活,奔跑起来就像现在的豹子,是丛林里的‘绞肉机’。

它是世界上体型 最小 的剑龙

这条被发现于江北猫儿石的恐龙化石,因为体长不到4米,而成为了剑龙家族里“个头”最小的成员。因为它的特殊,因此这具恐龙化石被古生物专家们以它的发现地命名为了“江北重庆龙

虽然个头小,但是这条剑龙的尾巴上仍然排列着剑龙特有的长钉,“由于化石在上亿年的地质变化中骨骼已经保存不完整,所以我们目前没有办法得知它尾巴上究竟有几个长钉,从现存的化石来看,这个'小家伙'最少有5个。”欧阳辉说,就像其他的剑龙一样,江北重庆龙主要生活在丛林沼泽湖畔,以植物为食。

虽然江北重庆龙尾巴上有着保护自己的长钉,但是它们其实是恐龙中性格最温顺的一种,它的尾钉只有在遇到攻击上才会使用。也因此,体格矮小的它们,往往是食肉类恐龙的盘中餐。

江北重庆龙的背上,由两块巨大的骨板,它的作用是什么至今还没有定论。多数专家觉得它是防卫武器,也有人说它是警报器,要动起来不仅哔哔作响,可吓唬敌人,还可以提醒同伴躲避。

这是一条生活在亿年前的鱼

△大竹重庆鱼 资料图

在重庆自然博物馆里,有一条生活在上亿年前的鱼,它就是大竹重庆鱼。它死后的骨骼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至今人们仍然可以在化石上看到它的头、唇、眼、腮和身上栩栩如生的鳞片。

欧阳辉说,大竹重庆鱼生活在中侏罗纪时期,它是重庆最具代表性的鱼化石之一,整个化石鱼,形体完整,立体感强。

因为生活在水中,所以鱼的尸体要形成化石是非常难的。欧阳辉说,首先,这些生活在上亿年前的鱼儿要在死后沉入水底,并被沉积的泥沙覆盖,这些泥沙将它们与水和空气隔绝,减缓了尸体的腐烂速度,并为它们形成化石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亿万年时间里,长期与空气隔绝还受到高温高压作用,鱼尸体上覆盖地泥沙越来越厚,这些泥沙形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尸体,就变成了化石。

除此之外,剧烈地壳运动引发的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使得鱼类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大量的泥沙或火山灰包围,经过高温高压形成了化石。

这种植物差点在冰川时期灭绝

△珙桐树和珙桐花 资料图

它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植物,盛开的花朵就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白鸽,可就是这样美丽的植物,差点在千万年前从这个星球上彻底灭绝。幸好,在中国南方,这个美丽的植物侥幸存活了下来,才让人们可以看到它无双的美丽。它就是被誉为“中国的鸽子树”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珙桐。

在自然博物馆里,就保存着这样一枝珙桐标本,这个采集于上世纪30年代的标本,已经在博物馆里生活了80多年。

欧阳辉说,珙桐有着“植物活化石”的称号,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它是千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他们才幸存了下来。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李晟 摄影 甘侠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