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庆轮渡开通80周年,代表建议打造“水上公交” 恢复15条轮渡航线

29.01.2018  20:51

△朝天门到江北、野猫溪的轮渡趸船(资料图片)

你还记得重庆的过江轮渡吗?说起轮渡,相信老重庆人无不充满自豪和感慨,它曾经是老百姓过江的主要工具。如今,重庆桥多了,轮渡少了。据悉,目前除了“两江游”客轮外,主城区现存轮渡只剩朝天门至洋人街一条航线了。

近年来,具有老重庆特色的过江索道成为重庆旅游的“香饽饽”,朝天门缆车已确定要在原址复建。因此,不少重庆市民建议恢复曾经的轮渡航线,打造重庆的旅游亮点。

在今年重庆“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渝中区上清寺街道党工委书记艾正兵提交了《关于打造两江四岸“水上公交”体系的建议》。艾正兵建议,充分利用城市内部的河道、河网作为新的“公路”,发展水上公共交通,逐步恢复开通15条轮渡航线。

△市人大代表艾正兵

缓堵:水上交通最经济、最环保

艾正兵曾经担任过渝中区交通部门负责人。他认为,发展水上公共交通,建立多元、高效、生态的多式联运体系,值得交通行业部门重点关心、关注。

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主要的过江通道依赖于跨江大桥,而现有跨江大桥往往是卡口、堵点,虽不断加快新桥建设,但往往新桥一开通,立现拥堵。”艾正兵说,桥位资源有限、交通需求量大,在加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该开拓思维、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水上公交模式,为不堪重负的道路资源“分忧”。

艾正兵说,重庆拥有丰富的两江资源,而水上交通是最经济、最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对保护城市环境,减少城市雾霾天气的出现,提高空气洁净度,减轻交通压力,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文化:展示传统巴渝文化及生活原态

△解放前嘉陵江的轮渡木轮(资料图片)

除了环保、缓堵,艾正兵认为 ,“水上公交”这一形式,不仅能够兼具通勤与观光功能,带来人与山水和谐一体的体验,还能向世人展示重庆传统巴渝文化及生活原态。“在西汉时期,重庆长江沿岸便建立了水码头,而重庆开设水上公交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38年。

你看现在长江索道多火,一到节假日,很多人排队四五个小时都愿意坐,其中不乏本地人。”艾正兵表示,嘉陵江索道、朝天门缆车等承载老重庆记忆的交通工具,目前正在计划恢复中。这些老重庆记忆不仅展现了重庆的文化和传承,也是市民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希望享受更加多元、高效、人性化的出行体验的需要。

接驳:可借鉴“P+R”模式实现一体化

△主城区只剩朝天门至洋人街一条轮渡航线了

重庆主城长江江面宽度主要集中在600~800米之间,嘉陵江江面宽度主要集中在300~500米之间,两江水面宽阔,船只通行顺畅为开行水上公交提供了先天优势。

艾正兵说,近年来,全市各条滨江路都已建设成型,但道路通行能力并未充分发挥,恰恰为水上公交与地面的接驳提供了良好的换乘条件。此外,随着各区消落带整治工作不断推进,也为水上公交的基础设施提供了提档升级的条件。

比如,在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消落区综合治理工作中,渝中区的两江消落区综合整治工程起于滴水岩,止于菜园坝与九龙坡区交界处,全长约19.2 公里。这里将打造成一条贯通渝中区两江两岸的滨江亲水健身步道。其中,示范段工程“朝储段”,将打造成重庆最美、全国一流都市滨水岸和渝中半岛最美滨江公园,预计今年五一前投用。

这些滨江路汇集了重庆山水特色,以后休闲的游客和市民将不断增多。”艾正兵表示,在开通水上公交的同时,可借鉴“P+R”模式,在码头、港口相邻区域考虑新建或扩建公共停车场、完善人行串联通道,实现陆路、水路、轨道等一体化、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线路:15条线路分期开通

△两江游轮兼有轮渡功能,但因费用原因,不会有人将它当作过江的交通工具了。

因此,艾正兵建议,由市交通行业部门牵头开展水上公交规划研究,各区政府出台专项鼓励政策。

在路线设计上,结合陆域发展及水上客运航线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可优先考虑开通朝天门——磁器口航线,释放滨江道路资源。”艾正兵说,随后逐步恢复黄金三角线:朝天门——江北嘴——弹子石;传统轮渡线路嘉陵江部分:磁器口——桂花园、化龙桥——苗儿石、中渡口——石门、大溪沟——陈家馆。远期视情况可逐步开通传统轮渡线路长江部分:望龙门——龙门浩、储奇门——海棠溪、铜元局——兜子背、马桑溪——九龙坡——李家沱、朝天门——窍角沱、溉澜溪、唐家沱、大兴场、郭家沱。

案例:朝天门至磁器口水上观光轮渡今年开通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在此前渝中区召开的“全域旅游”建设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最快在今年5月,渝中区将新开朝天门至磁器口水上观光轮渡,这也将是重庆继两江游之后,第二条水上观光旅游线路。

渝中区旅发委负责人透露,朝天门至磁器口观光轮渡将投入3艘轮渡,每艘轮渡可载客350人,线路单程16公里,在水上运行45分钟时间里,市民和游客可饱览朝天门至磁器口嘉陵江两岸沿线山水美景与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新闻多一点>>

△重庆主城开通首条轮渡,至今已经80年

陪都形胜自天成,江水滔滔绕山城。唯我轮渡应运而兴,日夜服务便利民行。

这是1938年1月1日,重庆轮渡第一条航线——储奇门至海棠溪线路开通后,公司员工创作的《轮渡歌》。从此,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轮渡成为了市民过江首选交通工具。

曾是市民躲避日机轰炸的“生命线

渝中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抗战年代,轮渡是市民去往南山,躲避日机轰炸的“生命线”。1939年的“五·三”大轰炸中,储奇门码头趸船被炸,1名水手死亡,数十名乘客和船员受伤。不过,这没有阻挡“生命线”的正常运行。1940年,轮渡公司又先后增开了朝天门至野猫溪、朝天门至溉澜溪的航线。

繁华时过江航线多达19条

1980年代,是重庆轮渡最辉煌的时候。当时,重庆轮渡公司共有轮渡近40艘,过江航线多达19条,通达主城各区及沿江一些乡镇。每一天,轮渡从早上5点多就开航,不到10分钟就发出一班。直到晚上10点,最后一班轮渡才收航,平均每天的乘客量超过10万人次。

1990年代起,重庆轮渡逐渐开走下坡路。到2010年,过江轮渡还有4艘,航线已萎缩为朝天门至野猫溪、江北嘴和磁器口至桂花园这2条。

目前主城区只剩下1条轮渡线

轮渡萧条的背后,是另一种兴盛——改革开放之前,重庆主城只有两座跨江大桥,分别为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和北碚朝阳大桥。1980年,石板坡长江大桥通车,轮渡公司一下子就停开了储奇门至海棠溪、菜园坝至铜元局、望龙门至黄葛渡等三条航线。

1990年以后,跨江大桥更是年年增加。重庆成了名副其实的“桥都”,每天都有无数私家车在桥上呼啸而过。

艾正兵告诉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目前除了“两江游”外,主城区现存轮渡线路,只剩朝天门至洋人街一条了。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何浩/文 钱波 李野/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