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成了知心哥哥 写书改变家长教育观念

15.04.2015  03:33

重庆晨报讯 记者 蒋艳 你知道如何尊重孩子的隐私吗?当孩子调皮时,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却苦于找不到答案。

人和街小学四年级七班的老师陈宁,一年多来与班里的学生家长,用上千条短信、微信互动,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孩子的教育,改变了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成为孩子的“知心哥哥”。

何不写成书与大家分享?萌生出这个想法后,陈宁将这些短信、微信,集结成了一本书——《为爱守候》,并于昨日在学校发布。

今年37岁的陈宁,戴着眼镜,看上去斯斯文文。2013年,他送走了一个毕业班,又接了一个新的班级。“我能为家长做些什么呢?”陈宁面对还不熟悉的家长,摸起了脑袋。一天,陈宁编了一条短信,将自己的教育观点发给家长,没想到引起了共鸣。

这样,家长凡是遇到教育的问题,就发短信、微信给陈宁老师。有关于学习的,也有关于阅读习惯、生活习惯的,甚至是涉及孩子的一些隐私话题。这样一坚持,就是一年多,与家长的互动短信、微信,也有了1000多条。

如何看待独生子女的自私?四年级七班一位家长周国英曾就此给班主任陈宁发短信探讨。陈宁老师说,首先,要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只有在与同伴互动中,才能了解别人、理解别人,从而约束自己,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行为和想法;其次,切忌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让孩子试着了解家人的需求和感受,学会照顾家人的情感需求,这需要家长合理引导。

陈老师的建议,成为我们教育独生子女的指示灯。”周国英说。

家长千万不要被‘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这句话蒙蔽。”重庆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元红说,“要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学会包容、接纳。学习是一生的事,最重要的是,要重视塑造孩子的人格、品格。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