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是果园港的心脏和手臂”

01.07.2018  12:50
重庆果园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党支部党员胡万琪正在装卸集装箱。 (重庆果园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供图)

  6月28日上午,位于两江新区核心区域的重庆果园港集装箱码头,“重轮3005号”稳稳地停在一号岸桥作业区。这是一艘到果园港装卸集装箱货物的空载船,收货后将驶往上海。

  此时,在码头高空一个不到5平方米的驾驶室里,接收到地面指挥通过对讲机传来的命令,操作部年轻党员、桥吊司机刘睿正透过脚下的钢化玻璃“瞄准”下方的集装箱,双手平稳而熟练地推拉着操纵杆进行装卸作业。

  中午,52件集装箱货物全部摆放上船。一声汽笛响起,“重轮3005号”出港。

  在重庆果园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是公司一线核心部门,担任着公司集装箱装、卸船,外集卡收、发箱等码头生产的核心工种。其中,桥吊作业能力决定着一个码头的货物吞吐能力,是果园港的“心脏”和“手臂”。

  近年来,重庆果园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党支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果园港发展,助力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不到两天时间完成5天的装卸量

  重庆果园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党支部书记、经理王伟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之初,桥吊司机都是从其他公司不同岗位转过来的,新手不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公司选派基础较好的桥吊司机开展“传、帮、带”活动,组织班组成员开展岗位培训,手把手地教班组成员如何辨析和及时排除常见故障,还进行桥吊操作技术交流。

  通过岗位技术大练兵,大家的操作技术水平迅速得到提高,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98名员工迅速成为公司的生力军。2014年开港至今,他们累计完成集装箱装卸83万标准箱。

  6月10日上午,因下游封航,十余艘货船集中到达果园港码头。装卸任务紧急,党员们立即带头加班。

  6月11日晚,十余艘货船全部装满货物,工人们不到两天时间完成5天的装卸量,保证了船期。

  投入技改,桥吊司机快速掌握新技术

  王伟告诉记者,社会上对于港口工人的定义大多局限于传统的肩挑背扛、脏、累、苦。但在果园港,技术含量占很大比重,而且新技术、新工艺大量运用。

  2016年,公司的重点技改项目——场桥远程操控系统项目投入使用。“它是场桥操作方式一次突破式的革命,对港区场桥实现无人操控,可实现一个远程操作司机同时对3至4台场桥进行作业控制,节约了人力资源,提升了码头的科技含量。

  王伟记得,为尽快掌握新技术,工人们一边钻研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一边勤学苦练操作技术,小伙子们常常在控制室一待就是一整天。

  不到半年时间,桥吊组80%的司机熟练掌握了这门技术,实现了场桥作业的半自动化远程操控。

  脚踏实地做“工匠

  桥吊司机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职业,要有过硬的操作技术,才能保证国家财产和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果园港码头,大家都说,看支部党员、桥吊组司机长胡万琪操作是一种享受。

  作为影响集装箱吞吐速度的关键人物,32岁的胡万琪每天需要在高空中狭小的驾驶室里工作12个小时。行进提升、下落着箱、抓箱回移、定位安放……随着他行云流水的操作,桥吊下方,重达二十多吨的集装箱如同一块轻盈的积木,在空中划过一条轻盈的弧线,迅速而准确地安放在集装箱卡车上。

  “与一般的大型机械操作人员相比,对桥吊司机要求更高。每个动作都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有半点闪失。否则出了事故,既影响港口的吞吐速度,又影响船期。”胡万琪说。

  为了更好地掌握集装箱吊装的一次性对准,胡万琪常常利用休息和无作业任务的时间,到桥吊操作室反复摸索操作要领。当其他同事午休时,他仍苦苦琢磨在哪个位置下吊具为最佳。

  现在,一次性对准、无声响是胡万琪的拿手绝活。桥吊司机每小时的单机作业量一般是15个自然箱,而他能达到25个以上,在同行中长期名列前茅,并先后荣获重庆市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果园港助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背后,正是有这样一群敢于担当、敢于吃苦的年轻人在默默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