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打造技能人才成长“三大基地”

27.05.2015  13:28

烹调雕花大赛现场

      近日,国务院决定,从今年开始,每年5月的第二周为“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技能、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
      “职教周”折射“技能热”,技工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传统基地,近年来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伴随职教战略的深化落实,我市着力打造技能人才培养“三大基地”,为经济产业的转型发展培养大批相适应的技能人才。

      专业对接产业  打造技能人才“成长基地
      据了解,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契机,我市3年来开展了150多个工种50万人参加的技能大赛。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美发项目中国集训基地落户我市五一高级技工学校,其培养的选手摘取该届大赛中国队最好成绩;2014年我市又有5个项目7名选手入围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
      通过产业需求对接专业建设,我市发展起一大批特色专业。
      “我们引导技工院校优先开设我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新专业,我市3年共开展精品特色专业30个。”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新开设机器人专业助力重庆打造“机器人之都”;重庆机械电子技师学院大力扶持电子与信息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迎接“互联网+”、工业4.0时代的来临;重庆市商务技工学校中餐烹饪专业在全国率先拟定《渝菜标准技术规范体系》……
      近3年,技工院校为社会输送了10万余名毕业生,70%来自农村,双证率和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2014年,重庆技校在全市生源减少的情况下,招生人数达到3.57万人。

      校企合作共建  打造技能人才“提升基地
      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企业、社会的多方合力。
      为此,我市整合多方资源建立起人才提升基地,包括渝西、数控、能源3个区域、行业职教联盟,涉及企事业、学校近100家;在技校内建立实训基地39个,校企合作企业实训基地400多个。依托技工院校建立12个国家级和20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同时,另建的国家、市级、企业三个层级72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也逐步成为技校学生的实训场所。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积极拓宽技能人才培训渠道,发挥技工院校传统办学优势。据悉,从2012年起,有近30所市级重点以上技校开展了非全日制学制教育试点,主要对企业在职职工进行业务技能提升培训,3年共招生近6万余人,满足了企业的需求。

      技校主阵地    打造技能人才“就业创业基地
      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点燃了全民的创业激情。按照全市2015年办好22件民生实事要求,我市拟每年完成20万名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任务。
      为此,我市技工院校积极发挥主阵地作用,在近3年来培训的企业在职职工、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三峡库区移民等各层次技能人才超过50万人次,“十二五”期间我市城镇300多万个新增就业机会转变为市内新增就业。目前市人力社保局正指导包括技工院校在内的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对促进我市劳动者充分就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获得亚洲开发银行40万美元的技术援助,建立起重庆市职业培训信息平台,并纳入我市金保二期工程,计划将在2015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后,将解决培训信息发布、个人在线申报培训、职能部门实时监管、补贴资金直补个人等问题,为构建我市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