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资金使用情况与预算安排挂钩

23.01.2015  11:36

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记者1月12日从市财政局了解到,过去一年,市财政局逐步将项目支出事后绩效评价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绩效管理转变,探索建立了绩效信息提取机制和绩效报告制。财政部门将资金使用情况与预算安排挂钩,绩效较好的项目优先支持,绩效较差的项目进行整改、调减或撤销。

为提升绩效水平,市财政去年还建立绩效专家库和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独立评价,涉及33个部门、52个项目、182亿元资金。

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市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之一。去年,我市出台了25项财税改革和财政支持其它重大领域的具体改革措施,涉及改进预算管理制度、转变支持经济发展方式、严控政府性债务等方面。

促进预决算公开方面,市财政局去年将96个市级部门的预算、52个市级部门的决算向社会公开,所有区县已公开部门预算。

政府性债务管控也更严、更细。市财政局去年进一步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采取约谈高风险区县等措施,将债务管控纳入区县主要领导实绩考核。

支持经济发展方式改革的措施尤其引人注目。去年,我市设立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融资模式在“伙伴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顶层制度设计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涉及高速公路、地方铁路、轨道交通、市政设施、港口物流、土地整治等六个领域的项目相继落地生根,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此外,市财政局还探索建立政府购买服务资金预算安排的长效机制,一批事关民生的文教、就业、社保、“三农”等公共服务项目相继试点。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