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软件告诉你:时间都去哪儿了?

31.12.2014  14:54
【摘要】 近日,帮助用户跟踪和控制手机使用频率的APP正逐渐受到用户青睐,它不仅能告诉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能有效帮助你控制手机使用频率。

  王藏的手机截屏图

    如今,很多“低头族”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手机上。但你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吗?

    近日,帮助用户跟踪和控制手机使用频率的APP正逐渐受到用户青睐,它不仅能告诉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能有效帮助你控制手机使用频率。

    网友体验1

    一天上网8.5个小时 6个小时都在聊QQ

    数据:12月16日当天,一共使用手机8.5个小时,483次启动手机APP,178次解锁屏幕,使用了32款APP……

    “看了统计数据才意识到,我每天居然会花这么多时间玩手机。”17岁的王藏是湖北一名高三学生,近日,他在社交网站上晒出了这份手机使用的“时间账单”,统计的数据令他自己都大呼意外。

    从王藏昨日发来的截图,记者看到,以12月16日为例,当天,他一共使用手机8.5小时,其中有6小时4分钟都在使用QQ,占总时间72%,阅读书籍43分钟,仅占15%,其他还包括使用工具、玩游戏、看音乐视频、新闻资讯等。

    “我一般利用课余时间玩手机,比如课间10分钟、早中午餐,晚上睡觉前也会玩几个小时。”王藏告诉记者,从初二拥有第一部智能手机开始,他便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每隔1~2分钟就会解锁手机,不停地刷微博、空间,没有新消息,心情就会烦躁”。此外,他还因为手机的问题,多次和家人吵架,读高二时甚至和爸爸大打出手。

     使用软件后震惊了 使用量降到每天3小时

    进入高三,学业更加繁忙,王藏逐渐意识到了问题严重性,他甚至在网上发帖求助如何摆脱手机依赖,后在网友的推荐下,半个月前,他下载并安装了一款跟踪手机使用频率的软件。

    王藏坦言,被这份“时间账单”震惊之余,他也开始改变使用手机的习惯。昨日,他告诉记者,半个月下来,已从最初每天8小时使用量降低到平均每天3个小时左右,“这种自我监督还是蛮有用的”。

    网友体验2

    使用手机10个小时 其中8小时在用微信

    数据:12月6日当天,一共使用手机10.18个小时,329次启动手机APP,167次解锁屏幕,使用了25款APP……

    19岁的徐鹏是北大新闻系大二学生,本月初,他也同样下载了一款能够检测手机使用情况APP到手机中。昨日,徐鹏告诉记者,之所以想要对手机使用情况进行检测,主要原因在于过多使用手机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以12月6日为例,徐鹏一共使用手机10个小时11分钟,其中,光使用微信就有8小时5分钟,“主要是刷朋友圈看朋友动态,或浏览公众号文章”。

    “早上6点起床,我可以一直玩手机到10点”,徐鹏表示,出身于新闻专业,徐鹏对商业新闻、时政、专栏文章都比较感兴趣,经常会一连几个小时都沉浸在文章中。一个早上的时间就会因此浪费掉,原本计划上午做的事,只能拖到下午,下午的事又拖到晚上,但晚上又会玩手机到很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将学习和生活计划打乱。

     进行针对性调整 每天降低2小时使用量

    为了有效进行时间管理,徐鹏希望用一款软件记录时间都花在哪些地方,然后针对性调整,“使用前平均每天要用6个小时手机,现在平均每天4个小时,降低了2个小时”。

    记者体验

    可自动记录时长和地点

    昨日,记者搜索了市场上的几款记录手机使用时间长短的手机APP,比如24PI、Moment、时间去哪儿、魅时间等,功能大同小异,主要帮助用户跟踪和控制手机的使用频率,通过它,用户可以看到自己每天在手机上所耗费的时间,有的软件甚至提供控制家人小孩的手机使用频率功能。

    记者也亲身体验了其中一款名为“Moment”的APP,使用方法很简单,只需下载并安装好,软件可在后台自动运行。用户可自行设置提醒时长,比如选择15分钟提醒后,每使用15分钟长的手机,系统将发出提醒。此外,除了总量的统计,还会分时段标注详细使用情况,比如上午、中午、下午以及晚上各使用了多长时间,在后台授权的情况下,还会自动记录使用地点。

     用户数据

    平均每人每天

    花2~3个小时在手机上

    “根据目前的用户数据显示,平均每个人每天会花2~3个小时在手机上,”昨日, “24PI”开发人员“疯哥”接受了记者采访,他告诉记者,上线三个月,该软件目前已有6万用户,据统计,每日最长使用手机的时长达到11个小时。

    观点

    监督软件作用有限

    改变习惯靠自己

    昨日,易观智库国际分析师薛永锋向记者表示,此类检测软件属于小众化软件,注重的是用户的个人管理,对于部分人群而言,的确可以达到自我监督和改善的作用。但对于是否能有效改善用户的手机依赖,薛永锋认为,软件的主要作用是跟踪和记录,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

    知名互联网观察家郝天喜也同样表示,用户的“手机依赖症”是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现代心理病症。要克服手机依赖,除了在实际生活中重建交际圈,多参加社交活动外,还可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商报记者 杨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