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的坚持 39岁青年匠人在重庆偏岩古镇做根雕

23.05.2017  22:04

在重庆偏岩古镇的老街里,39岁的青年匠人陈伦洪开了一家名叫一定轩雕刻的手工艺定制店,从2014年创立至今,已经3年了,店里主要经营雕刻品定制、木雕根雕摆件、楠竹花插、民俗老物件、石制文玩把件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偏岩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彩扎几乎没有市场,只出现在当地民俗研究会自发的舞龙活动中;传统木匠王师傅早就转行做起了家具生意;女木匠经小玲和丈夫关掉传了三辈人的打铁铺子外出打工谋生。陈伦洪见证了各行各业传统手艺人的消失,但他在偏岩却凭借着多年来对根雕手艺的热爱和独到的经营理念有着可观的收入,小店生意越做越好。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传统的手工艺想要延续下去除了要继承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外,更需要现代的匠心精神。

不会设计、不会欣赏是做不好一件东西的

二十三年前,陈伦洪决定报考工艺美术专业,而父亲就是传统的家具木匠。受到雕花家具的影响,他对美术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之所以选择学习美术雕刻也是觉得不能满足美学上的需要,传统的木工手艺只能打家具,不会变化,不会雕刻。

由于在造型上根雕有很高的观赏性,在题材上它又具备一定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它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品,所以对根雕技术有很高的要求。陈师傅在外学习、工作多年,曾在私人博物馆任职,创作灵感来自长期积累的历史神话人物故事。 陈伦洪认为这是一个全方面、不断的学习,美术绘画欣赏水品基础等都不可少,“因为未来以后想要做一个好的东西这些要素是必不可少的,还需要和同行多交流,了解行业的走向。因为你只会雕,不会设计、不会欣赏是做不好一件东西的。

闭门造车是不行的

陈伦洪在学习了雕刻技术之后有了进一步的追求,为原有的材料进行设计,创造出更多的题材。他给当地的民宿设计了一种手工雕刻的钥匙扣,将枯木进行加工改造,设计出不一样的造型,并在枯木上印上了名宿的标志,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反璞归真却又不失时尚感,深受游客的喜爱。陈伦洪觉得这也是新生代手艺人和老一辈有区别的地方,“包括我的老师,他们都是学雕刻的,都是传统的手工艺人,传承世家那种,他们做的东西就是自己会的,就只会哪几种,如果雕花梁,如果遇到客户要雕人物,那他就不行了。

单一不适合市场

据2015年《中国传统手工现状调查》显示,现在传统手工行业以民间作坊为主,跟规模化生产的手工艺品相比,民间作坊生产的手工艺品更为精美,更为复杂,是传统手工的精髓所在,但目前还存在着无品牌意识,样式过于单调传统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陈伦洪在创业之初就有了解决办法:提供的是一种个性化定制。

我们现在是以人为本,传统的雕刻是以雕刻者为主,会什么雕什么。现在对我们的要求高了很多,对方喜欢什么,你就要能够做出什么,比如有些雕刻者只会浮雕,深浮雕,顾客要求圆雕或者一些创意雕刻,那你必须都会,不能够单一,单一不适合市场,传统的手艺也会逐渐的淘汰,做手艺的人本身,也不会被社会所接受。”陈伦洪几年前的想法和这个调查结果不谋而合。

手艺人要有自己的坚持

在走向市场的同时,陈伦洪也在寻找一个平衡点,不断地和每一位顾客交流,也在和材质形成沟通,根据材质本身适合的题材雕刻作品。店里有一块1500年的金丝楠木,因为坚持自己的想法,他拒绝了顾客想做茶盘的要求。“茶台可以用其他材料,但是像这样一块好的金丝楠木不容易得到,如果做摆件,收藏价值就远远高于茶台,所以我不希望这块料就这样被浪费了所以很长时间我都没有动他。

当问到有没有想过开一个淘宝店,陈伦洪笑着摇了摇头,他说:“雕刻成品分为两种,没有自己独特理解和设计的是商品,经过自己构思有感而发的叫作品。我希望我的朋友客户能够亲眼所见来到我的店里感受与交流。

传统手工艺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工艺品上,为了创造真正好的作品,需要手艺人自己的坚持。对此,陈伦洪认为真正好的作品本来就很少,如果放任自流,让这样的材质变成一个很普通的作品,这对于手工艺人是一种损失,比金钱的损失更令人心痛。

城市日新月异,一个个新行业、新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传统的手工艺人们正在渐渐消失,在时代前进的洪流里,要想开辟出一条自己的道路,除了将先辈的优良传统传承下来,还需要不断吸收祖辈以外的知识理念,不断更新库存,去粗取精,才能在不断地理解学习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实况新闻-重庆时报记者 李童彤 通讯员 蒋成芬 杨一婕

原标题:手艺人的坚持,39岁青年匠人在重庆偏岩古镇做根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