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变大老板,引资帮家乡建工业园

31.08.2015  08:51

扎根温州做红酒生意的王政

重庆晨报记者 肖帆 报道

在外面不丢重庆人的脸,赚钱了回去帮助重庆老乡,是我每天都在思考的事。

人物

在温州,他以“不会喝酒的酒老板”闻名,从白酒业务员做起的他仅用五年时间便“取代”了之前的老板。

喜欢挑战、不怕输的他,领导公司经历几次转型,最终成功打造出一个年营业额达五千多万的红酒品牌。事业成功的他,成为了温州重庆商会的常务副会长,一直关注着家乡发展的他也是合川政协委员。

他就是王政,一个来自合川扎根温州的逐梦人。

记者初次见到王政是在温州机场,他操着一口温州语调浓重的普通话,一看就是那种适应能力很强的人。而在随后的采访中,鲜明的重庆印记、典型的重庆人性格,都会让人对这个打造独立红酒品牌的男人印象深刻。

16岁外出打工为家还清欠债

坐在长椅上的王政,身板显得很挺拔,让人很难想象这个42岁的男人曾用瘦窄的肩膀扛过煤炭、拉过纤绳。

王政说,自己16岁就外出打工,先是在陕西煤矿里工作,随后又到广东出海运石头,由于当时没什么技术,也就只好干那种冒着生命危险的工作。付出总会有收获,王政用搏命赚来的钱,替家里还清了近2000元的欠债。

1998年,王政买了一张前往温州的机票,那里是他朋友描述的“遍地是商机”的地方。

来到温州后,王政找到了一家酒水生产公司,由于没有任何经验,老板拒绝了他的求职。王政“缠着”老板说了2个多小时,“给我三四年的时间,我会让你刮目相看。

结果,王政从业务员开始,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做到了业绩第一的成绩,别人一个月卖5万块的白酒,他能卖10多万。一年不到他便成了部门经理,第二年他成了市场经理,第三年成了销售总监。2004年,王政成了老板的左右手——总经理。

也正是在2004年,老板决定将企业全盘转手给王政。“我这一辈子都很感激林老板,”说起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又给了自己腾飞舞台的老板,王政很是激动,语速变得快了起来,“我没钱买公司,他就借我50万,直接把公司转交给我,这换作其他人根本不可能。可是因为信任,林老板这样做了,我一辈子都感激他。

带着温州企业回重庆投资

王政说,自己有很重的家乡情结,因此现在有点成绩了,就想着回去做点什么,“夸张点说,当时是跑出去要饭,现在要走回来发展。

而温州重庆商会成了王政最为看重的平台。“商会一方面团结了在温州的几十万重庆人,更重要的是它成了沟通家乡和温州的桥梁,让我们可以组团回馈家乡。

回馈也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帮助家乡在温州招商引资。王政说只要是重庆这边来的招商引资团,他和商会的同仁都会积极帮忙引荐,也会帮忙游说一些有实力的温州企业来渝。另一方面,则是和商会的成员一起组团回重庆建厂投资,包括2008年建在涪陵区的温州工业园区,2009年建在合川的红酒直营地,都是王政一手引进的。

赚钱后想的就是回馈家乡

除了大的商业性活动,王政和重庆商会的成员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做着帮助家乡的慈善活动。

5·12地震的时候,我们一行三十多人正在重庆考察,得知灾情严重后,我们立马组织商会成员捐赠,3天不到就筹集了四五十万元。”王政说,类似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比如回乡认领帮助贫困孩子、帮助贫困大学生、修公路等等。“除了在外面不丢重庆人的脸,赚钱了如何再回去帮助重庆老乡,也是我们每天都在思考的事。

对话>

重庆人从来不害怕失败

重庆晨报:感觉你说得最多的就是拼搏,你难道不会害怕失败?

王政:是的,我从来不害怕失败,因为我相信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为了迎接下一次的成功。我想,这也是每一个重庆人的特点。我才接过公司的时候,没有经验又急于转型,第一年就亏得一塌糊涂,其他董事都说我完了。但第二年我们又做饮料,成功扭亏为盈。

现在,我创立了自己的红酒品牌“拉图尔”,即使这一两年环境不景气,我们的营业额每年也有五千多万。下一步我们要争取做到营业额上亿,要成功上市,做国内外知名的红酒品牌!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