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口:以“六扶行动”为抓手提振脱贫信心(《重庆扶贫专报》第54期)

10.07.2018  20:17

  为破解文化水平低下、思想封闭僵化、内生动力不足的精神贫困软肋,城口县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开展扶思想、扶志气、扶智力、扶民风、扶习惯、扶文化“六扶行动”,全面提振脱贫信心,努力破解精神贫困难题。

  一、开展树脱贫正气扶思想行动,破解安于现状不思脱贫难题。一是党建促脱贫行动。以204个村、社区为作战单元,通过党组织“领”、机关干部“帮”、基层党员“带”,营造积极主动奔小康的氛围。二是“54321”帮扶行动。该县5000余名党员干部与11772户贫困户结对帮扶,以治贫先治心为工作导向,化解群众不思脱贫思想“疙瘩”3000多个,引导贫困群众自立自强、主动而为。三是社会宣传行动。通过召开社员会、院坝会、田坎会等方式,宣传解读脱贫攻坚系列政策10000余场次,入户宣讲2.7万余人次。制作、悬挂、张贴脱贫攻坚标语、宣传画2000余条(幅)。

  二、开展讲脱贫故事扶志气行动,破解信心不足不敢脱贫难题。一是抓好典型示范引领。组织扶贫先进典型事迹巡回宣讲报告会100余场次。开展脱贫致富光荣户评选表彰活动,累计评选表彰脱致富光荣户655户,蔡芝兵荣获2017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二是开展“脱贫故事”主题宣传。开展脱贫光荣户脱贫故事宣讲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刊播(发)广泛宣传,为贫困群众树立身边榜样。三是编印精神扶贫宣传教育读本。编印发放《德润城口—精神扶贫简明读本》1.8万册,《幸福歌儿满山坡》1万册,丰富贫困群众精神生活。

  三、开展授脱贫技能扶智力行动,破解增收无策不会脱贫难题。一是强化技能培训。通过示范基地调训一批、转移就业选训一批、乡土人才实训一批等方法,开展培训指导。组织1.3万名贫困群众参与党的惠农政策、市场信息宣讲、科学知识培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掌握1—2项技能。二是注重实用性培训。开展乡村旅游、电商等实训基地培训1500多人次,1.3万人成功转移就业。积极拓宽贫困群众就业渠道,形成“产业转型+精神扶贫+持续发展”新模式。

  四、开展抓移风易俗扶民风行动,破解民风不纯不愿脱贫难题。一是开展扶贫志愿服务。组织科技志愿者、产业带头人等与贫困户开展“我们一起奔小康”结对共扶行动,发动1200多名“种养大户”为贫困户做规划、传技术、推营销,组织县内200多户民营企业承接帮扶项目。二是实施“以德润心”行动。依托善行义举榜、喜报和文化墙等载体,宣传弘扬孝悌美德,建立“感动城口十大人物”年度评选机制,涌现出10余名全国道德模范和重庆市道德模范,评选城口好媳妇、好公婆100余名。三是开展家风润万家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打造3条家风家训主题街,推选新乡贤600多名。四是提升村民自治水平。深化移风易俗“五大行动”,围绕当前村级治理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修订完善村规民约。

  五、开展改人居环境扶习惯行动,破解墨守成规不望脱贫难题。一是开展村容户貌整治。采取群众自愿、政府补助的方式,投入财政资金8000余万元实施村容户貌整治,改变农村垃圾乱倒、柴草乱放等“十乱”行为,80%的村社区村容户貌得到改变。二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开展绿色家庭、生态庭院创建,打造岚天乡三河村、河鱼乡平溪村等12个美丽乡村、27个乡风文明和基层创新工作县级示范点。三是实施文明养成行动。制作《城口县精神扶贫宣传教育片》,发放《文明健康知识读本》10余万册,引导群众养成“八勤洗”习惯。

  六、开展送精神营养扶文化行动,破解精神空虚不知脱贫难题。一是实施“以文化人”行动。建成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140个,向贫困户赠送电视机4500台,完成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室等标准化建设。二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送文化进基层活动200余场,农村电影惠民工程年均放映2400余场。三是组织文艺扶贫活动。创作乡风文明文艺作品300余个,编排《乡风文明专题汇演》。全国扶贫歌曲汇报音乐会上演出志愿者原创《小河弯弯唱山歌》。

  

(根据城口县脱贫攻坚办有关材料整理)

            政策法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