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扶贫》杂志文章:树叶做豆腐 打开“致富门”

03.04.2019  15:33

  2018 年11 月7 日,重庆市奉节县平安乡双店村1 社村民刘长学刚从豆腐柴鲜叶收购现场回到家,就忙不迭地算起这一天的“进账。”“今天卖了1531 斤鲜叶,挣了3000 多元。”他高兴地说。豆腐柴学名为“观音柴”,因气味怪,又名臭黄荆,是秦巴山区的一种野生植物。研究发现,豆腐柴叶营养丰富,含有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天然食用果胶成分。

  47 岁的刘长学以前生活条件不好,家里有两个孩子读大学,学费负担较重,2015 年他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第二年,刘长学试种了一亩豆腐柴,当年靠卖豆腐柴叶赚了7000 多元。不仅如此,刘长学夫妻俩还被招进豆腐柴叶加工企业打零工,一年下来总收入4 万多元。

  “以前落在地上没人捡,牛羊也不爱吃”的豆腐柴叶,如今竟成了他家致富增收的“摇钱叶”。

  这并非刘长学“瞎种。”2016 年,在外求学打工10 多年的陈波回乡创业,号召村民们种植豆腐柴。豆腐柴为何成了陈波眼中的“香饽饽”?村民们起初想不通。原来,豆腐柴虽有异味,家畜不喜食,但夏天用其叶子做的“观音豆腐”,颜如翡翠,可以解暑降温。陈波打听到,一斤豆腐柴叶能做8 斤豆腐,市面上每斤卖到5~8 元,利润可观。他认为,这个产业如果做成了规模,一定有“钱”景。

  敢想敢干的陈波就这样迈出了第一步。当时,野生豆腐柴在当地不多见。陈波赶去湖北、陕西、四川等周边省份考察,收集到大量野生豆腐柴品种,带回乡里选育。同时,他在乡里流转了近万亩土地,实现规模化种植。

  豆腐柴帮村民打开了致富门路。很多像刘长学一样的贫困户,除了将种植的豆腐柴叶子卖给陈波的企业获得收入外,还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年终获得效益分红。同时部分村民还能到企业打工,每月可领1500~3000 元工资。

  通过这种“土地入股分红+ 金融扶贫+ 劳务收入+ 公司保底回收农户鲜叶”的模式,陈波的公司已经带动农户1574 户6846 人加入豆腐柴产业链,其中贫困户227 户958 人,非贫困户1347户5888 人。

       陈波介绍,企业紧紧围绕豆腐柴做文章,已开发出豆腐柴茶、面条、粉条等10 余种产品,2018年收入达1000 万元。可谓是“一片叶子,带富一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