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法院人的情与义

20.06.2016  13:06
  情牵百姓,方能宁静致远。

  近年来,巫溪法院在服务地方发展上积极融入参与地方扶贫工作,联合巫溪农商行、盐业公司、渝溪集团组建了法院帮扶集团,由院党组书记、院长亲自挂帅开展帮乡扶贫工作。通过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等措施,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做文字,真正扶到了点上、扶到了根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加强宣传引导,切实转变群众观念

  一是要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该院坚持政策宣传与扶贫工作相结合,以宣传“为什么扶”“扶什么”“怎么扶”为抓手,采取制作宣传牌、宣传碑、宣传彩门、展板、标语、文化宣传墙等形式深入贫困农村广为宣传,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帮助他们重拾脱贫致富的信心,树立人穷志不穷的决心,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扶贫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树立模范典型。该院通过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而发家致富的先进典型和模范,要通过深入农村宣讲,电视报道,报刊宣传等方式,引导和鼓励群众自觉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增强自主创业意识,凝聚力量,积极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去,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三是注重扶贫法制宣传。该院注重广泛开展依法致富、合法致富的宣传工作。特别是要加强扶贫政策法规的宣传,在扶贫惠民资金的运行、项目推广上要利用法制宣传打开“群众视窗”,增强透明度,防止群众受到非法违规信息的误导。

   加快基础建设,切实促进农村发展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该院抱团筹措资金,创新扶贫资金运管机制,帮助帮扶村建立逐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规范扶贫开发互助资金管理制度,综合运用多种政策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确保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二是统筹各类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优先解决贫困地区道路不畅通、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电力质量不高、信息化落后等突出问题,为农村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维护,安排专门人员进行检查和管理,坚决防止只建不管的情况发生,真正帮助群众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通信难等问题。四是要打好“经济牌”,算好政治账。大部分贫困地区都处在偏远高山地带,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现象较为突出,很多村社成为“候鸟”区。在制定基础设施投入规划上,部分决策者对地远人少地区的投入更多的是从经济成本及利用率上算经济账。应着力化偏远因素为地域优势,通过加大对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方能增强人才吸引力,彰显社会优越性,在经济牌和政治账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

   提高技能,依托科技脱贫

  一是加强技能培训。该院联合县内执业培训学校,进一步加强对贫困群众的生产技能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贫困家庭中的农村青壮年的培训,以确保脱贫致富的延续性。同时,要根据农户实际和自主需求,提供切实可行的种养技术、农机具使用技能等,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培训,以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二是推进科技下乡。针对贫困群众科技素质低、科技意识薄弱的问题,动员、组织农技大专院校、农业科研机构的专家或农技人员深入贫困乡村,通过实地指导、技术培训、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三是增强科技应用程度。根据资源优势、市场前景和技术水平,在不同贫困地区选择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给予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科技支撑。支持环保、无公害、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涉农产业发展,发挥其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四是运用现代科技理念打通瓶颈。运用科技推进扶贫的目的是发展生产,生产得到发展的目的是实行农民增收。在科技扶贫的发展路上切不可出现“滞销”等不良现象出现。要运用“农村淘宝”等“互联网+”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打通信息瓶颈,销售瓶颈。培育农产品市场职业推广人,整合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农村大学生等新生代力量,积极参与“家乡品牌”推广或产品销售。支持涉农企业采用“公司+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方式,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强化帮扶措施,有力推进精准扶贫

  一是要实行结对帮扶,坚持以“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为抓手,积极开展“三送”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帮助群众想办,添措施,切实解决好实际困难。二是要实行产业帮扶,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积极性扶贫对象,采取发奖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动员其以土地、山林、水面及劳动力等生产资料以入股的形式,共同发展农业产业。三是要实行移民搬迁帮扶,按照自愿原则,积极推进异地扶贫搬迁,对居住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极差、自然被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和村落实施移民搬迁。四是实行保障帮扶。对帮扶对象符合农村低保、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条件的,及时根据相关政策,给予相应帮助。 来源:巫溪法院 责任编辑: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