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三个重点”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

13.03.2015  15:20

  3月1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重庆市代表团全体会议,代表们正在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记者 梅垠 摄

  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和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的部署,在群众对公平正义的热切期盼中,重庆正迈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新步伐。

  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抓住全民守法这个基础,抓住改革创新这个动力”这三个重点,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抓关键: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

  “有权不可任性。”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李钺锋注意到,这6个字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口中频繁提及的“热句”。

  他注意到,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依法行政进行了着重强调: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责,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

  “领导干部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说,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是否具备法治意识,能否以法治思维去要求政府工作人员采取法治方式为群众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静曾经注意到一个情况:因职务犯罪落马的服刑人员,在高墙内看得最多的竟然是法律书籍,“但为时已晚,这说明他们的法律知识、法治素养缺乏。

  彭静认为,这与领导干部法治学习、接受法治教育的方式有关。目前主要采取的是集训、听讲座等方式,与实际工作有些脱节。为此,她建议,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探索律师直接面向领导干部开展法治教育。在对领导干部法治教育的内容设计上,一方面讲解最基本的法治常识,更重要的是,专门讲解传授领导干部工作领域内的专业法律知识。

   抓基础:增强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周光权发现这样一种心态:坐公交车时,希望别人都一个个地排好队,而自己却想着如何先挤上车——要求别人和要求自己是两个“标准”。

  “这不是正确的权利观。”他分析,当下民众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但与之相对应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却没有显著的提升。他说,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一致的,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各项合法权利,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应尽的义务,“守法,就是公民最重要的义务,在日常生活中守法守规则”。

  全民的法治意识如何提升?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律师协会会长韩德云说,良法是全民守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坚持严格执法,执法者严格遵照程序和规范,做到文明执法,杜绝选择性执法,规范每一个公民的日常行为;各级政府也应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原则、流程、方式、责任等进一步规范,“在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下,社会才会呈现良好的治理状态”。

  李钺锋认为,当前人们对诉讼程序方面的法律了解较少。“怎么立案,怎么应诉,大家都不清楚。”他说,这不利于公民采取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建议,电视节目、影视作品中应该多体现一些这样的内容。李钺锋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普法的手法也应该更新,应当由专业人士对法律内容进行通俗化表达,继而进行传播,促使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抓动力:法治进步与推动改革互动

  周光权注意到,近一年来,依法治国与深化改革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改革不断深入,促使法治进步与之相适应;法治的进步,又确保改革沿着法治轨道前进,及时巩固和发展改革的成果。“改革在不断地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新问题,需要在立法、司法上给予积极的回应”。

  他说,此次立法法的修订就表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同时也推动法治的进步。

  韩德云也注意到,在改革步入深水区,社会转型、矛盾凸显的新时期,要解决好多年遗留下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必须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用创新的方法予以破解。

  他认为,中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法治既作为治理手段和工具,同时也成为奋斗目标。法治不仅仅是国家治理最基本的手段,同时也对经济与社会发展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周光权说,既要把现行法律执行好、实施好,坚持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中实施改革;又要针对法治建设存在的不适应,与时俱进地分类做好法律的释改废立工作,让改革在良好的法治氛围中不断推进。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