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四抓四强”稳步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15.06.2015  17:17

 

第一,抓储备,强基础,着力培养优秀党外后备干部。 把党外代表人士工作纳入全校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强化组织、人事与统战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在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上做到共同安排部署,一道培养考察,并结合校情制定党外人士个性化培养计划。一“”,建立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对校内70-80年代的党外教职工队伍按年龄、专业、学历、职称等进行调查摸底和梳理分类,筛选出优秀的党外人士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进入后备干部人才库。二“”,确定党外后备干部人选。将党外的后备干部培养纳入各单位工作责任目标,要求每年培养上报1-2名党外后备干部,通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和统战部门把关,确定为党外后备干部。

第二,抓培训,强素质,着力提升党外代表人士能力水平。 按照定人、定岗、定目标“三定”原则,对优秀党外代表人才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一是 多渠道加强理论教育,近年来学校共组织和推荐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各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培训班以及各种专业培训班的学习达100余人次。 二是 多途径安排挂职锻炼,采取上挂、下挂和外挂的方式,安排优秀党外干部到一线挂职。近年来学校共选派19名优秀党外干部到重庆各区县和外省市挂职锻炼,做到多层次、宽领域的锻炼干部。 三是 多岗位加强能力磨练,在具体岗位的任职安排上,实行党外干部聘任制和竞争淘汰机制相结合,注重发挥党外干部能力专长,为党外干部在校内外搭建多岗位锻炼平台,近年来在校内交流任职的党外代表人士达26人次。

第三,抓选拔,强任用,着力拓宽党外代表人士任用渠道。一是 妥善处理好党外干部配备“软任务”与“硬任务”的关系。对职数已满但未配备党外干部的二级学院,可根据工作需要而不受编制限制增设一名党外干部;对于特别优秀、发展潜力大的党外代表人士,唯才是举,积极配备。目前,全校配备党外干部52名,其中副校级2名,正处级干部11名,副处级干部39名,已在全校四分之三的二级学院配备了党外代表干部,配备党外干部数量和层次得到大幅提高。 二是 妥善处理好把握干部标准与贯彻党的统战政策的关系,在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的同时,力求做到严格标准与完善结构、群众公认与组织推荐相统一。 三是 妥善处理好校内使用与校外输送的关系,积极向国家和地方输送优秀的党外领导干部。近年来,共推荐安排各级人大代表17名,其中常委3名;各级政协委员49名,其中常委13名;市政府参事5名、市文史馆员1名。

第四,抓制度,强管理,着力完善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机制。一是 坚持联谊交友制度,以文件形式明确校、院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外代表人士101人,确保思想一致性。 二是 坚持谈心交流制度,在处理重大事件和出台重要政策时,主动向党外代表人士通报情况,征求有关意见和建议。 三是 坚持任前谈话制度,党外代表人士提拔之后,由纪检部门、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共同进行廉政谈话,帮助其健康成长。 四是 坚持定期考核制度,结合学校的年度考核,开展党外干部参与走访座谈及社会建言献策服务评比,全面了解党外干部的思想、工作、学习及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通过考核不断督促党外代表人士提升其理论素养和履职能力。 五是 坚持动态监管制度,建立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103人),有意识地将表现突出的优秀党外代表人士留在党外作为党外后备干部培养对象,不断充实调整后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