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魔术剧《腰斩土肥原》70多年前火遍山城

29.07.2015  10:02

傅润华(左)正在表演魔术。 (傅琰东经纪人吴海腾供图)

讲述人傅琰东。

重庆晨报记者 蒋艳 实习生 胡攀 报道

魔术出神入化,让人觉得神秘莫测。你知道吗?在抗战时期,魔术还参与宣传抗战,募集财物支持抗战。

在抗战大后方,有这样“四大魔王”:傅润华、阮振南、马守义、刘化影。他们跑遍大西南,表演了《枪毙汉奸》、《苏武牧羊》、《九一八》、《腰斩土肥原》等宣传抗战的节目。他们每到一处,万人空巷。其中,重庆长寿人、魔术师傅润华,在战时首都重庆进行了多次抗日魔术剧的公演,主动为抗战救国奔走呐喊。傅润华的孙子、知名魔术师傅琰东,给我们讲诉了当年“魔术救国”的故事。

傅家四代都从事魔术

傅润华,艺名叫傅天正,重庆长寿人,其子傅腾龙,是国际魔术大师;孙子傅琰东是2011年央视春晚上表演《年年有“鱼”》的魔术师。“从曾祖父傅志清,到爷爷傅润华、父亲傅腾龙,再到我,一家四代都从事魔术。”傅琰东说。

傅家的祖籍山西,后南下湖北麻城县孝感乡,随“湖广填四川”大迁徙进入了四川,最后在长寿落了脚。傅琰东说:“爷爷以前所在的长寿,地形像一只凤,住的地方就叫做凤岭街。几年前,我曾经回过长寿,特地去找老宅,寻找爷爷出生的地方。但当年的旧房子已经在旧城改造中被拆除,原址建起了一所小学。

傅润华的父亲傅志清,曾在日本学习法律,他喜欢两件事:一是话剧,二是魔术。

1907年,傅润华出生,他从小也对幻术着谜,除了戏法艺人教他魔术,傅志清也教他日本的东洋把戏。

傅润华曾就读于当时的重庆联中,后来到成都、上海、北京求学。读书之外,傅润华几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了魔术上。1930年,进入上海中国公学的第二年,傅润华出版了一本推广普及魔术的小册子《幻术初阶》。

在中国公学就读期间,傅润华和很多艺术界的名家,尤其是魔术界的成名人物结下了深厚友谊,也为他日后涉足职业魔术埋下伏笔。

主动为抗战救国呐喊

1931年,傅润华考入北平大学,主修法商学。当时,傅润华召集同学、朋友,组织了一个“维纳斯幻术社”,利用寒暑假到北平各处戏院演出,还去察哈尔等地表演。

1934年,傅润华从北平大学毕业回到重庆,与妻子“曾三小姐”曾庆蒲完婚。魔术当时是“下九流”的行业,社会地位低。傅家和曾家又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原来的幻术社可能不保。曾三小姐为了支持丈夫,卖掉一家旅馆,筹到资金后,傅氏幻术的第一个正式魔术团在1936年成立,起名“中国环球幻术学社”。

魔术团以家庭成员为主,还邀请了河北魔术师李天蔚,在当时重庆很有名的扬子江舞厅、国民戏院等地公演,后来还到昆明、贵阳等地巡演,两三年间,几乎跑遍了整个大西南。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重庆艺术界人士自发组织起来,为抗战鼓舞士气,募集资金。淞沪会战时,傅润华正在上海定制魔术道具,他花重金弄到一张去南京的票,挤上了火车,辗转回川。回到重庆后,傅润华开始主动为抗战救国奔走呐喊。

四大魔王”魔术救国

大后方“四大魔王”中,除了来自东北、以设计魔术见长的刘化影,傅润华、中国籍越南人阮振南、湖北人马守义都以手法高超闻名。

傅琰东介绍,傅润华擅长“手彩”,这种魔术完全依靠或主要依靠演员双手的变幻技巧来完成魔术。傅润华尤其以一手扑克牌魔术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加之其风度儒雅,言语充满激情,很能感染观众。

四大魔王”合作异常顺利,节目中,到处穿插着民族意识和抗战精神。傅润华的《灿烂中华》、《腰斩土肥原》,马守义的《枪毙汉奸》,阮振南的《九一八》、《还我河山》,无一不激起观众的共鸣。《腰斩土肥原》就是“人体双分”的魔术。

对“四大魔王”在重庆的募捐公演,各界反响热烈,政府要员也纷纷前来捧场,知名人士题词相赠。

魔王”“棋王”联袂

除了与魔术界的朋友一起表演,傅润华也和其他人合作表演。在当时的战时首都重庆,“魔王”傅润华和“棋王”谢侠逊联袂募捐,分工明确,成为当时广为称颂的爱国行为之一。

这期间,傅润华编排了魔术《苏武牧羊》。魔术师提起一块床单,床单里仿佛有东西在动,并拖着床单走到舞台前方。魔术师重复几个动作后,床单从一个变两个、两个变三个,突然,本人消失,舞台上突然变出四条在动的床单,像几只跑动的羊,掀开后发现是三个大活人,另外一个就是魔术师本人。

傅琰东说,这是中国传统魔术的“易貌分形”。在汉代张衡的著名辞赋《西京赋》和《后汉书》里,就提到过类似的魔术。

节目之所以起名为《苏武牧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苏武的故事中,体现出了强烈的民族气节。傅润华的口才好,表演之前还要讲上一段激励抗日的演讲,把现场气氛烘托得更加热烈。

当时,每次表演完之后,除了现金,还有很多人捐出金银首饰,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关链接>

曾出版《抗战建国大画史

重庆市档案馆收集整理处处长唐润明介绍,傅润华还有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编撰了《抗战建国大画史》。

抗战时期,傅润华利用赴各地表演的机会,广泛地收集前后方广大军民抗战的史料,并积极邀集相关人员,为编辑抗战历史巨著作准备。

抗战胜利后,傅润华便开始着手《抗战建国大画史》的出版事宜。傅琰东说,当时由于经济拮据,为了出书欠了很多钱,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抵押了出去。经过数年的努力,1948年7月,以傅润华为主编的《抗战建国大画史》,由中国文化信托服务社出版。

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共同抗击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全景,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第一部记载、研究抗日战争全过程的史诗巨著,也为今天研究抗日战争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当时的军政要员,如孙科、于右任、白崇禧、陈诚等,都曾为《抗战建国大画史》题词。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