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拥有良性社交,得先学会恪守边界

07.03.2015  09:21

A 小愚(26岁 男 工程师):

我在网上与人交往没有任何障碍,但我就是害怕真实的社交,总是尽可能回避与人有真实的交往。仔细回忆我并没有经历过什么社交创伤,也许仅仅就是不喜欢被人注视的感觉。我的女朋友是从网友发展而来,我们网恋时,状态及彼此的感觉都很好,然而当我们从线上走到线下,虽然没有“见光死”,但感觉很奇怪也很生疏。她抱怨我不能给她真实的亲密感和安全感,我也很不喜欢这种所谓离开网络更真实的恋爱关系,见到她就很紧张,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被她抱怨心里就更郁闷。我为何如此喜欢网络社交而恐惧真实的社交?怎么改变?

娓娓回复>

不喜欢被人注视,和女友从线上走到线下很紧张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很可能就是一种惯性的阻碍而已。当我们习惯于网络社交,自然容易对真实的社交感到陌生和胆怯。试试关掉网络,找一面大镜子,尽可能客观清晰地观察自己的形象,包括表情、肢体动作等,和镜子里的自己诚恳交流,梳理思维,看见内心,慢慢接纳真实的自己。

为什么你会更喜欢网络社交?网络社交里你可以压缩你不喜欢的,放大你喜欢的;你可以展现你想展现的,隐藏你想隐藏的。网络社交有一种过滤作用,能把复杂过滤成简单、轻松、易于掌控。但我们永远不要忘记网络社交的虚拟本质,应分清虚拟与真实的边界,人与人之间,需要更真实的关系,恋人之间,需要更真实的亲密关系。说到底,唯有真实的生活才可能带来真实的幸福。

所有从网络开始的爱情,都必须经历从空中落地的过程。有的会在落地中粉碎,即刻“见光死”或者慢慢化成灰烬飘散。也有一些会安全落地,扎根开花结果。后者除了运气,都是能勇敢面对网上网下的落差,接受从虚拟到真实的变化。

女友的抱怨,你的紧张、郁闷都是内心未被满足的表达,也是从虚拟到真实的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要怕,也不要急着逃。问问自己,我和女友到底需要什么?如何去满足?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除了不适还有什么?是否对彼此了解更深?是否对亲密关系的建成有积极作用?

B 爱和救赎

高小雯(32岁 女 自由职业):

我因为单纯善良,被人算计伤害。我曾经在这方面受到的伤害很重,我选择了忍辱负重,不露声色地把一切记在心里,找机会报复,让伤害我的人都付出沉重代价。我已经报复一个人了,我以为如愿以偿会很开心,没想到报复带来的快感非常短暂,之后内心更加空虚。老实说这个结果并不是我想要的,但如果不这样做我又会很不甘心。理智上知道放不下那些痛与恨就无法开始新的生活,但情感上又无法放下。我似乎跟自己较上劲了,很不喜欢这种纠缠的较劲,又无力自拔。

娓娓回复>

似乎跟自己较上劲了,很不喜欢这种纠缠的较劲,又无力自拔。”一个人能随时觉察自己的情绪,看见自己的困惑,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你不是无力自拔,而是希望找到一种更好的方式让内心更加安宁和更有力量。恭喜你,不仅有觉察的能力,还有改变的愿望,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那条通向安宁和喜悦的幸福大道。

沉迷于过往的经历,势必会对当下生活构成障碍。有一位再婚女士,再婚丈夫对她温柔体贴,她不仅没觉得幸福反而每天唉声叹气,原因是她总要用现在的生活去比较过去的生活,更觉得过去凄惨不堪,就深陷其中苦苦追忆,让过去的不幸继续伤害自己。

仇恨和报复是把双面刃,还击他人也会伤害自己,还会伴生沉重、痛苦和空虚。我始终相信,对于过往的伤痛,唯有慈悲可以休止。慈悲是对他人的宽恕和谅解,更是对自己真实的爱和救赎。放下过往轻松前行,这个放下不是要去遗忘,更不是去藏匿伤害,它只是给当下一缕光,给未来一条路,其核心是对伤害说不,不让伤害继续,不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C 满眼都是刺

李强(29岁 男 电视编导):

我在人际关系上的问题是我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继而产生很大的不满和厌恶。曾经有人讽刺我:“你太聪明了,又有一双雪亮的眼睛,所以任何一根小刺你都看得清清楚楚,满眼都是刺。”他说得没错,只是他并不知道,聪明和雪亮的眼睛从未带给我快乐,满眼都是刺更不是什么好事情,相反,它让我难过、沮丧甚至绝望。但愿你不会认为我这样说是一种故作炫耀的矫情。

娓娓回复>

满眼鲜花的人会被鲜花迷醉,满眼刺的人会被刺弄伤,这是一种正常反应。你的难过、沮丧甚至绝望都是真的,我相信。同样,别人关于你满眼都是刺的说法未必是讽刺,也许仅仅是对方对所见所感的一种陈述,不带恶意。

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你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继而产生很大的不满和厌恶。心理学有一个理论叫他人即镜子,按这个理论,你对别人不满和厌恶实际是把对自己的不满和厌恶投射在别人身上。人的心理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即防御机制,它会下意识帮我们隔离一切可能带来的伤痛,比如对自身阴影的确认,比如负面评价。但在坚固的防御机制之下,我们的内心深处仍然单纯如初勇敢如初,一有机会就会逃脱防御机制的控制呈现真形。

借着确认他人阴影来确认自身阴影,借着对他人的负面评价来表达对自己的负面评价,这是我们的内心和防御机制常玩的一种斗智斗勇、表达自我的游戏。

当我们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继而产生很大的不满和厌恶,请先停下来,想想这些不满和厌恶到底来自别人还是自己。如果来自别人,那是别人的事,你只需要恪守边界,给予尊重就足够。如果来自自己,就需要更深入地反省、学习、修行。

当你眼里那些尖锐的刺慢慢变得柔软,你内心的难过、沮丧、绝望也将被慢慢地驱散,那时聪明和雪亮的眼睛自会带来欢喜。让我们一起祝福、期待。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