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掌故 | 禹王宫,告诫人们不再做坏事

16.06.2017  07:31

跨越两个世纪,历经沧桑,它依然守候在这里……

残缺而不失古朴的瓦砾,破损而高大宏伟的石柱,色彩斑驳的雕花木板无不向我们彰显着它昔日的辉煌。

它便是虎城镇发展的见证者——禹王宫。

禹王宫一角

禹王宫位于虎城镇,建成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其结构为悬山式穿斗抬梁建筑,共用石柱12根,中间有石柱8根,四前四后,两侧有两根,与中间前4根柱子处于平行线上,石柱高约10米。有石木结构架子挑梁。房梁有花格图案,立柱间有多重彩绘花鸟图案相连,色彩鲜艳,清晰可见。该建筑对于研究清代建筑艺术及社会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世纪传承 规模宏大

相传在远古,大禹治水,分天下为九州,虎城属上古的梁州。

大禹曾来过此地传播中原文化与礼教,他沿途向当地人询问地方习俗,鼓励农耕,告其农时,播种五谷,让人们讲道理,知法度,邻里和睦相处,对当时虎城地区的农业发展,教育发展影响极大。

时光流逝,但大禹的功绩永垂不朽。清乾隆时期,为了歌颂大禹的丰功伟绩,将大禹精神发扬光大,虎城人民自主集资修筑了禹王宫。

大禹治水

禹王宫坐落于虎城中学,位于猫儿寨东门下,背靠鸡公梁,整体呈坐南朝北态势,占地约为1100平方米,分为戏楼、抱厅、正殿三层。其建筑布局合理,设计精巧,结构严谨,极具地域特色,保持了明清时期庙宇建筑风格,是当时虎城街第一大寺。

还未走进禹王宫,一阵幽香扑面而来,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味道,它混合着植物的芬芳与一种淡淡的由建筑体自身发散出来的味道。回过神来往前走,便见到已改为虎城中学教学楼的禹王宫“山门”,再往前走就是俗称“二山门”的戏台。之后便是曾经的抱厅,现在已经被改成了铺满地砖的广场。

最为宏伟的就是位于最高层的正殿了,正殿非常宽广,横宽12.6米,纵深11.4米,由12根立于雕花石墩的石柱作为支撑,每根石柱直径约为0.8米,高度与3层楼相当。屋檐、房梁是木质结构,镂刻精细,风格各异,充分展现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禹王宫雕花木板 

一位年过八旬的张姓老人介绍:“正殿是用来供奉禹王的,它和戏台是对着的,早些年设有神龛,正中是禹王的神像,大厅两侧是供香客休息的厢房,每当逢年过节,这里香火都十分旺盛。

正殿左右两侧都有相对较低的瓦房。相传以前旁边两间瓦房是和正殿一般高低的,因年久失修破损至此。

民间传说 更添神秘

禹王宫有不少传说,让其增加了神秘色彩。禹王宫曾被人为破坏的一个晚上,人们吃了晚饭准备歇下。

轰隆隆……”忽然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暴雨像是决堤的洪水一触即发,一连下了几天几夜,仍没有停的迹象。

禹王宫正殿

人们都被眼前毫无征兆的景象惊呆了,手足无措。突然有人提起,说这是因为破坏了禹王宫,禹王前来惩罚。于是大家想要将禹王塑像重新供奉于大殿,可是禹王塑像遭到了严重破坏,禹王宫石碑撰文亦如此,想要修复已是不可能了。于是在当地老人指引下,人们将塑像和碑文的碎片掩埋在了正殿前,并在上面种上了一棵桂花树。

据说,当大家做完这一切,忽然雨停了,风也不刮了,一切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除了湿漉漉的地,人们找不到大雨来过的痕迹。

咔嚓”,一声清脆的声音传来,人们应声回望,只见正殿左右两边房屋的墙上出现了两条醒目的裂痕。在之后的日子里,两侧房屋愈发破损,直至今日所见到的瓦房。人们在惊讶之余,奔走相告“禹王显灵啦,别做坏事啊。

融身教育 凤凰涅槃

时光飞逝,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一栋栋带有现代元素的建筑拔地而起。

禹王宫历经人世沧桑早已显得有些疲惫,在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下,它不可能再重现曾经的辉煌。在岁月的洗礼下,人们或许早遗忘了这个地方。

禹王宫正殿雕花房梁

为了更好地保护禹王宫,虎城中学遵循禹王文化润虎城的发展理念,将禹王精神与教育活动完美结合起来,将禹王精神发扬广大。

当禹王宫使用权归于虎城中学后,它便以一个监督者的身份接受了历史赋予的新使命。禹王宫作为虎城中学核心价值建筑,陪伴学校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春秋,见证了无数青年的成长,看着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变得成熟。禹王为民的精神以另一种形式传承到今天。

禹王宫正殿

三过家门而不入”不正是当代公仆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吗?

改堵为疏”不正是改革创新的先行之举吗?

刚正不阿,不畏艰险”不正是面对困难时的处世之道吗?

数百年过去,禹王宫依然以其朴素的姿态屹立在它坚守的位置。它守着的不仅是那一块地,更是守住了那让人为之动容的魂……

(梁平微发布)

原标题:跨越两个世纪,历经人间沧桑,虎城镇这幢建筑依然守候在这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