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口县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落实生态涵养发展区总体要求

17.07.2015  13:47

近年来,城口县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生态县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4.5%,水质达标率100%,每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0天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连续四年居全市第一;先后荣获“中国生态气候明珠”、“中国绿色名县”、“大中华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县”等荣誉称号。

一是确立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印发了《坚持生态涵养发展加快建成全市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意见》,明确到2017年建成全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到2020年建立起符合生态涵养发展要求的生态格局、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安全和生态制度体系。

二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依托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了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陈列馆。大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据统计,目前该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202科1029属3571种,有野生动物49目244科858属1278种,有天麻、太白贝母等名贵中药材500多种,被誉为大巴山“生态药谷”,是全国35个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之一,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17个关键地区之一。

三是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出台了“1+3”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政策体系,通过对集中安置,缓解了保护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四是发展生态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以畜牧、干果、中药材为主的“3+X”农林特色产业。截止目前,该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效认证达到42个。科学发展绿色工业。建成10万吨选矿生产线,建设全市首个硅锰合金矿热炉余热发电项目,先后实施6家企业节能技改,关闭3家小企业,淘汰3台铁合金矿热炉、2台富锰渣高炉、10万吨水泥机立窑生产线1条、4万吨钡粉产能、9个小煤矿。提速发展生态旅游业。以县城为中心,打造大巴山旅游集散中心;以两大河流为轴线,打造任河仙境和前河画廊两大旅游经济带;以四大片区为支撑,打造东部“高山牧场、巴山原乡”、南部“佛茶盐水、峡谷古镇”、西部“生态休闲、红色传奇”、北部“高山湖泊、巴山田园”四大旅游度假区。

五是繁荣生态民俗文化。培育以“人与山水和谐共存,城与环境兴衰与共”为核心的地方文化,丰富和完善生态县建设的文化内涵。2015年,申报创建了重庆市生态文明教育教育基地,申报创建了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实践基地,申报创建了国家环保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