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搞笑版诺贝尔奖颁奖 重庆好奇心指数全国第四

13.04.2015  10:48

  2015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颁奖

   一根棒棒糖能舔多少次 蚊子为何不会被雨滴砸死

  谁说科学就必须是严肃的?其实科学也可以很搞笑,而且它搞笑起来根本就不是……好吧,还是科学。

  4月11日晚,被誉为中国版搞笑诺贝尔奖的2015年菠萝科学奖在杭州揭晓。包括一根棒棒糖能舔多少次、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呵呵的网络功能研究在内的科研成果或事件摘得9个奖项。菠萝科学奖由浙江科技馆与果壳网打造。

  一根棒棒糖 可以舔1000次

  获奖者:纽约大学柯郞数学系 黄金紫团队

  棒棒糖需要舔多少口才能被完全吃掉?80年代美国的一则著名棒棒糖广告中,一位小男孩向森林中的动物们请教这个问题。猫头鹰开始实验,但是到第三口就忍不住把棒棒糖咬碎了——于是得出了3口这个最终结论。广告的最后说:“棒棒糖需要舔多少口?世界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

  纽约大学柯郞数学系黄金紫团队把棒棒糖放在一根被水流冲刷的管道中,通过延时摄影拍下棒棒糖的溶解过程。最终研究者得出两个结论:不管棒棒糖原来是什么形状,也不管水流速度多少,棒棒糖在即将完全溶解时的形状几乎都是月牙形;他们还发现了一个固体溶解的规律,并预测出对于直径1厘米左右的棒棒糖,大约要1000次才能舔完。

  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滴砸死

  获奖者: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胡立德教授研究组

  漫漫细雨对我们来说时常是浪漫而惬意的象征,可你有没有想过,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譬如蚊子来说,雨中漫步简直就是一部灾难大片。一滴雨珠的重量可以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雨滴砸在蚊子身上,就像汽车砸在人身上。但为何蚊子依然能够嗡嗡作响而毫发无损?

  为了破解这一谜题,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便仔细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他们发现,蚊子不像我们可能推测的那样能够躲避雨滴,但被雨滴击中的蚊子也不会受到冲击带来的伤害。蚊子的秘诀,就在于它们体重极轻。

  研究小组拍摄的高速视频显示,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抵挡雨滴,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雨滴的趋势落下。当雨滴击中蚊子翅膀或腿部时,蚊子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高达50度的高难度侧身翻滚动作让雨滴从身侧滑落。而当雨滴直接击中蚊子身体时,蚊子先顺应雨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蚊子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自重的50-300倍,只相当于在蚊子身上压了一根羽毛——这是蚊子所能够承受的。

  除了避免冲击带来的伤害,蚊子雨中求生的另一秘诀则是它们疏水性的细毛。覆满防水细毛的身体使得蚊子在随着雨滴下落的过程中与雨滴保持分隔状态,从而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

  大家动起来用汗水发电

  获奖者: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团队

  当提到新能源人们还在想着太阳能、生物质能时,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团队已把目光瞄准了人类自己——用汗水来发电。

  人在做剧烈运动时会产生乳酸等代谢物质,研究者利用酶来催化这些普通的生化物质和代谢产物,产生能量,制作出了酶生物燃料电池。在人体汗液中,乳酸的含量很高,所以研究者将乳酸氧化酶“”在文身上,将它作为阳极物质,同时应用媒介体和碳纳米管来催化乳酸的氧化,并采用铂纳米颗粒作为阴极,来催化空气中氧气的还原反应,从而在“汗水电池”中产生电流。通过电流大小,人们就可以实时判断测试者的运动情况。

  研究者贾文昭表示,佩戴这种生物燃料电池和贴一张普通的文身贴纸一样,没有特殊的感觉,而且一张贴纸可戴一天。在实验中,志愿者戴着临时文身生物燃料电池在一天内运动2次,中间相隔4小时,电池还是可以正常工作。不过研究团队表示,现在这个电池的发电量还不高。

  汗水电池还可能产生出什么想象?贾文昭表示:“我们还在研制不同的载体,比如衣服、运动头箍等。我们希望这样的电池最终可以作为我们的可穿戴传感器供应电源,这样穿戴者就可以依靠自己提供的能量,来监测自己的健康水平。

  爱自己的名字让你感觉更幸福

  获奖者: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蔡华俭课题组

  一个人的名字和他的幸福感有没有关联?中科院心理所的蔡华俭研究组选取了304对双胞胎,让他们回答“是否喜欢自己名字”、“情感幸福感”等问题,据此研究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一个人的幸福感与他喜欢自己名字有关,但与别人是否喜欢他的名字无关。

  章鱼胺决定饥饿后是否觅食

  获奖者: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王立铭团队

  感到饥饿时想进食和四处寻找食物是两套不同的神经机制。浙江大学王立铭教授的研究团队敲除了果蝇的一种基因,使它无法合成章鱼胺。这种果蝇在饥饿时,不会外出去觅食,而是在原地静静等待食物送上门来,直到饿死为止。

  呵呵为什么那么讨人厌

  获奖者: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汪奎

  大家发现没有,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人们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或者笑声来表达自己正在笑,而面对一台冰冷的手机或电脑时,对方则只能从你的文字来解读你当前的情绪。这个时候,各种呵呵、哈哈、嘿嘿等模拟人们笑声的词汇就在网络聊天中粉墨登场了。

  那么,为什么让人感觉最伤人的是呵呵,而不是其他笑的拟声词呢?汪奎长达60多页的论文从呵呵的词性变异和分布入手,对比了书面语呵呵与日常口语中的呵呵的不同,引用了大量具体案例,如热门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公共聊天记录等,最后得出结论:呵呵在网络会话中确实产生了变异,表达了强烈的负面情绪。

  汪奎研究发现,在模仿笑声时,人们更容易倾向于认为纵声大笑发出的声音应该像哈哈一样;吼吼的笑声不大,但似乎有点卖萌扮蠢的倾向;而各种各样复杂的笑法,包括苦笑、奸笑、微笑等等,因为没有更合适的笑的拟声词来形容,所以人们就用不那么夸张的呵呵来表达。

  于是,问题也就来了,当呵呵的内涵和作用开始无限扩大的时候,人们见到呵呵就难以肯定其承载的意义,达到了一种若有似无的嘲讽感。所以,聊QQ时,你还要继续使用呵呵吗?

  重庆好奇心指数全国第四

  菠萝科学奖的口号是“向好奇心致敬”,因此每年都会公布一次我国城市好奇心指数。

  今年的好奇心指数调查在去年的技术上,依托淘宝大数据,在调查了10个不同城市人群对于20个关键词的搜索频率并运用科学算法后得出了系列结果。

  据11日发布的城市好奇心指数显示,北京城市好奇心指数位列首位,之后依次为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深圳、西安、武汉、沈阳和杭州。

重庆南川:小小蓝莓果 甜蜜大产业
  新华网重庆6月9日电 夏日时节,新华网
非遗药香为乡村振兴“开良方”
     新华网重庆6月16日电 一副药香要新华网
乡村振兴|大专家走进小山村——重庆石柱县乡村振兴见闻
  最近,周武忠走进了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