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对话 | 重庆支援孝感前方指挥部指挥长梅哲:来时812名队员,回时一个不少!

30.03.2020  21:42

3月28日12点30分,重庆支援孝感前方指挥部指挥长梅哲下达了期待已久的最后一条命令:“回家!

至此,来时812名队员,回时一个都不少。

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直接指挥和领导保障下,支援队终于完成了任务。

△梅哲

这就是我的任务和使命。”梅哲长长地舒了一口气。3月30日,是梅哲带领最后一批支援孝感队员返回重庆的第三天了,理清思绪,重拾过往,梅哲有着无尽的感慨。

每个一都是一个生命一个家庭

虽然已近四月,重庆这两天却仍有些阴冷。但与之不同的是,时隔两天再次见到梅哲,这位重庆赴孝感支援队前方指挥部指挥长、临时党委书记之时,明显感觉他脸上的疲惫消失了许多。

这么大阵仗啊!快请坐!

梅哲招呼我们一起在酒店外一个露天坝开始了当天的采访。其实,他作为前方指挥长,在孝感的四五十天里,包括上游新闻在内的媒体记者都不止一次地约过他,都因为太忙没能实现。

你此刻的心情能给我们描述一下吗?

心里的千斤担终于卸下了。

为什么是千斤担?

重庆支援孝感去了812名队员,每个一都是一个生命,一个家庭,一项责任,如今,他们一个不少的都平安健康的归来了。”梅哲微微抬头望向天空接着说,“这是我的责任、我的使命,更是我的承诺,这是重庆、孝感和我们812位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

△湖北孝感孝昌,重庆赴孝感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对口支援队和当地工作人员合影。

在离开孝感时,湖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尔肯江·吐拉洪来送行,梅哲和尔肯江·吐拉洪告别拥抱的时候,尔肯江·吐拉洪当场就哭了。

正是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直接指挥和领导保障下,在支援队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支援队交出了一份答卷:在孝感,1107例患者治愈,治愈率达到99.1%。“我就想和我们的队友说,发自内心的感谢大家。没有大家团结如一心,没有大家严格对三条铁的纪律的遵守和执行,没有这种大爱精神,没有医者仁心的情怀,是不可能在孝感取得圆满的成功。

△2月25日,孝感,梅哲给新到的队员讲话。

每一个数字的增减伴随焦虑和喜悦

保护好自己,就是为了更好地支援孝感,更好地参与对患者的救治,更好地去完成对疫情的防控。”这是2月11日抵达孝感的当天晚上,梅哲对前方所有参与支援的重庆队员们一再强调的一句话。

也就是在这天晚上,第一次临时党委会召开,听取和了解孝感疫情状况,分解布置任务,几乎是一个通宵。

形势比想象的还要严峻得多。

有多严峻?

当时,我们就判断,仅靠重庆第一批和第二批大约300多位队员肯定不够,在向后方重庆汇报的同时,我们也在期待同样作为对口支援孝感的黑龙江医护人员能尽快到,这样就可以和孝感的医护人员一起,尽快形成三方合力。

然而,最初的几天,梅哲依然很紧张。

△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和出院的患者合影。

这份紧张中,有焦虑,也有喜悦,而这一切都来源于每一个+1。

时隔一个多月,梅哲依然清晰记得从11号支援队到达孝感后,当地的疫情直线上升。从2000多例,迅速上升到3000多例,最后达到3518例,这是“焦虑”。

转折出现在2月25号,经过三地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孝感确诊病例的出院率快速增长,死亡率则在急速下降。也因为这样的变化,梅哲每晚的睡觉时间从此前的每晚4个小时增加到了5个小时。

支援队“零感染”背后有诀窍

回顾重庆支援孝感队员回家的场景,很多媒体和网友都在关注和谈论一件事——零感染。

而这三个字的背后,还有一个诀窍和小故事。

首先是“诀窍”,这源于指挥部制定的“三条铁纪”,即:听指挥,讲团结;做好自身防护;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操作。

这三条铁纪的来历,那还与毛主席当年给中共中原局的一封电报有关。

2月11号深夜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后,梅哲作为前方指挥长,一直在思考如何科学、安全、高效地带领这支生命守护者队伍,真正给患者、给孝感带来希望和信心。

突然间,梅哲的脑子里闪过了一个信息,也就是当年中原突围,毛主席给中共中原局的一封电报,指示中原局尽快突围,大致是“生存第一,胜利第一,团结奋斗取得新成绩”。

这正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

2月12日早上6点多钟,梅哲和指挥部的战友一起,将“三条铁纪”形成了工作纪律,传达给了支援队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并与黑龙江、孝感一起共享。

△2月12日,队员们正在参加岗前培训。

同时,那个“小故事”发生在重庆支援队抵达孝感后。

当时,梅哲到大悟县了解疫情防控与救治情况时,这里疫情严重,医院救护条件却有限,一位医疗小分队队长对梅哲说:“指挥长,我有一个担忧,我们的队员还能不能回得去。

他是憋着眼泪说的这句话。”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梅哲。“我们反思,武汉市上千名医护人员感染,回头再看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医生,一例都没有感染,他们强调按照科学的规范的操作流程。

△互相监督防护用品穿戴。

从那时起,梅哲就要求,院感防护一定要贯彻到每一个人的心目中。双进双出双监督,一定要到达每一个队员心中,要求必须两个队员一起进出,互相监督防护有没有到位,如果发现有漏洞立即停止,退出病房。

与此同时,重庆支援队也帮助当地医院完善院感制度,建立三区连通道制度。正是因为这样,重庆支援孝感的所有队员,在孝感做到了“零感染”。

妻子同在武汉战疫:一句平安就好

在这场战疫中,后方有重庆的“全力以赴”支援保障,前方,支援队队员们竭尽全力守护每一个生命,正是这些,最终汇聚成了重庆支援孝感抗击疫情的工作成绩。

说到这,梅哲哽咽了:“感谢我们的每一个同胞兄弟。

其实,在这场战疫中,梅哲也是夫妇同心共赴一线。梅哲的妻子毛梅在除夕夜就随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奔赴武汉,后来又转战火神山医院。

夫妻二人都在抗疫一线,家里的事情都交给年迈的父母。“我们两人的单位都很关照我的家人,沙坪坝区政府也派人送去蔬菜、物资,解决了后顾之忧,家里也没有什么困难,让我们可以义无反顾地在前,集中精力抗击疫情。”梅哲说到这里充满了感激。

一家人非常支持自己和爱人在前线抗疫。

梅哲说:“父母虽然年纪大一点,但身体、精神都比较好,在家里辅导孙子学习,用我父亲的话说,对前方最大的支援就是听招呼。

在前方,梅哲和毛梅的联系常常是公私兼顾,既有讨经学习部队医院规范操作管理的时候,也有互道平安一声珍重。梅哲形容:“我们俩有一点像日本电影《望乡》里的情节,这一次见面约定下次的时间,都老夫老妻了,简单的问候回一句平安就够了。

更多的时候,是妻子毛梅给梅哲推荐取经人,比如毛青教授。

我开玩笑叫他大舅哥。”梅哲说,毛青教授是西南医院做院感的顶级专家。经常是三更半夜了给毛青教授打电话过去,同进同出同监督,就是毛教授建议的。

我们和陆军军医大学有很深的渊源。”梅哲说,支援队队员中,刘煜亮博士的爱人徐瑜教授,也是陆军军医大学的医生,在火神山支援,他们的交流,实际上也在为孝感提供帮助。

重报集团孝感报道组记者 罗永攀 张锦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