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支队扎实推进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工作

12.07.2017  22:03
   本网讯 自夏季消防检查工作开展以来,重庆江津消防支队因地制宜、迅速响应、周密部署,结合当前工作形势,多措并举纵深推进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工作,重点针对划分出的5点区域性火灾隐患,精准“把脉”,切实整治“三合一”场所顽疾,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一、切实“把脉”,找准“病因”。支队实行片区包干制度,整治工作落到实处。紧抓夏防检查工作开展的有利时机,把治理区域性火灾隐患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力争一举击碎长期困扰辖区消防安全的“硬石头”。江津支队统筹部署,将辖区城区划分为四大区,长城路片区、大西门片区、东门片区和琅山片区。支队分配片区消防安全小组,联合微型消防站人员,每组人员为20人,展开实地摸排检查,分散汇总。重点划分出5点区域性火灾隐患,鲤鱼石菜市场、城南建材市场、四不挨农贸综合市场、金钗井以及琅山菜市场。支队首先摸清辖区区域性火灾隐患基本情况及特点,及时填写《排查情况登记表》。进而有依有据提出有关隐患整改计划、方法,细化方案,联合政府大力展开查处整改工作。
  二、科学研判,对症下“”。在全面摸清并掌握本辖区内各类区域性火灾隐患的基本情况下,强化“群租楼”、沿街店面等消防安全高危场所排查整治,针对老城区建筑间隔狭窄、耐火等级低的特点,发动社区居委会,劝导居民、小商贩不使用煤炉、柴火,杜绝使用明火。强化政府投入,加大老旧电气线路整改力度,采取加装套管、更换线路等形式,提升安全保障。部署开展拆除违章建筑、整治占道经营、“打通道、畅出口”等专项整治。截止目前,辖区整治占道经营200余处,打通消防车道30余条,增设市政消火栓48具。再次,督促商户转换“现金、现货、现场”交易模式升级为“门面看样、电子商务、异地提货”的新型经营模式。将按功能拆分“三合一”场所,变“三类合用”为“分类使用”,彻底将仓储、经营、居住分离。支队将对城南建材市场806家住户,226个商铺实施“三个一”(即一套家庭式消防报警系统;一套简易喷淋系统;一具3kg干粉灭火器)消防设施“进店入户”工程,杜绝火患,进一步提高消防安全系数。
  三、整改复查,建立长效机制。在集中整改阶段结束后,督促各片区及时提请政府组织检查验收专班,对本辖区内的区域性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进行逐一检查验收,对整改达到要求的区域性火灾隐患,提请政府揭牌销案。同时,对每一处区域性火灾隐患都要建立档案,实行长效机制,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推动区域性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扎实开展。针对片区摸排的区域性火灾隐患存在时间较久的特点,进一步加强部门配合,落实工作责任。根据现有警力安排,分阶段分批次推进整治工作,积极向政府与公安机关领导汇报,与各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依法依规进行齐抓共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联合整治行动,对隐患问题涉及多个部门职能的,要联合执法,彻底消除火灾隐患,避免出现职责不清、相互推诿、查而不治等现象的发生。
  四、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直导人心。结合当前市民的读取信息的习惯,线上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网络、手机报、广播电视媒体等平台,积极宣传、广泛传播,强大宣传声势。搭建全民参与互动平台,全力确保消防安全。在上下班时段广泛发布防火知识,提高区域性火灾防御整体能力。线下以多部门、多人员、多方向的宣传方式,联合消防志愿者宣传服务力量,发动辖区公安、文化、电力、教育等6个部门80余人成立域性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宣传工作组,深入区域内部教育培训,发放宣传资料,制作消防安全宣传板报。同时加大对区域性火灾隐患整治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分阶段、分层次、分重点地开展有针对性宣传教育培训,提升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协助街道社区指导主要建筑单位培训固定人员,建立义务消防队,开展扑救初起火灾的业务训练。广泛在人群聚集地出入口处、商铺、旅馆、网吧悬挂张贴提示、警示、告知类的消防宣传标语条幅,进一步扩大消防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审核人:弋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