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成果 深化改革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2.12.2015  22:06

经验交流:

 

巩固成果深化改革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重庆市南岸区2013年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督导认定后,确立优质均衡新目标,采取综合改革新举措,巩固均衡发展新成果,义务教育水平迈上新高度。

一、抓保障,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

坚持问题导向,重视整改落实,巩固创建成果,努力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一是 加强整改。 围绕国家督导组反馈意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制、线路图和时间表,建立健全巩固督导认定成果的长效机制。成立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完善区域“两委三室一中心”三级督导网格,强化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 二是加大投入。 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依法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一个比例”。两年来,全区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区级部分累计达3.4亿元,全额用于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开发企业配套建校政策,引入社会资金3.9亿元,配套建校11所,扩大区域教育资源总量。 三是加快建设。 滚动实施教育十大建设项目,确保教育项目落地。加快新建、改扩建和迁建学校建设力度,提升学校标准化率。两年来,累计投入建设专项资金7.5亿元,新建学校6所,改、扩建学校11所,新增校地26万平方米。2015年,全区小学、初中均衡发展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43、0.42,义务教育发展更为均衡。

二、抓改革,深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内涵

坚持“提升、优化”原则,推进综合改革,丰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 一是聚焦核心素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探索构建幸福德育体系,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活动。实施“135”特色学校建设行动,深入推进“2+2”项目,先后建成市级艺术、书法、科技、足球特色项目学校60余所和乡村少年宫3个、课程资源中心8个、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4个,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多元化平台。两年来,全区中小学师生获国际奖12个、国家级一等奖27个、市级一等奖316个,在机器人、管乐队、足球、啦啦操等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 二是聚焦现代学校制度,改革学校管理办法。 着眼社会需求,完善学校章程,扩大优质资源。创新学校管理,将全区中小学划分为9个片区,建立片区学校发展联盟,指导32所学校捆绑发展和8个教育集团优质辐射,形成优势互补、示范引领、共同进步的发展格局。加大教育开放力度,广泛吸纳国际国内先进教育资源,全区26所中小学校与英国塞夫顿、美国德克萨斯等地区的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推进管办评分离,将全区中小学校划分为6个督导责任区,配备22名专职责任督学,指导53所中小学设立督导工作室,畅通社会监督和评学评教渠道。 三是聚焦专业发展,改革师资建设方式。 借力全国教育专家资源,成立吴正宪、窦桂梅、边玉芳全国名师南岸工作站3个,区域名校长工作室2个、名师工作室7个、骨干教师工作坊10个,积极推进“三年五段多地”拔尖教师培养工程,成立涵盖教育管理、学科建设、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教师学习共同体21个,实行校本研修,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三、抓创新,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

着眼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创新三大策略: 一是全域规划。 先后3次修订完善《南岸区中小学布点规划(2010—2020)》,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民办教育纳入发展规划,为区域教育事业发展布局。学校的布点变更必须经过教育部门审核、区人大常委会审定方可实施。 二是全员联动。 与教育部联合共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实验区,整体推进课程领导力建设,引领全区中小学全员参与,确立14所中心级、17所区级、37所校级项目实验学校,自主开发特色校本课程60多门。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学刊》等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课程领导力建设成果系列丛书》。 三是全程聚力。 紧紧围绕“幸福每一个孩子”的核心理念,深挖区域教育哲学,把坚持立德树人、彰显素质教育作为核心任务,全面构建“书香南岸,幸福教育”体系,进一步明晰“办好每一所学校,成就每一位教师,幸福每一个孩子”的目标,初步构建起结构完善、就近拥有、终身相伴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